

科学研究的基石之一——也许是让科学如此确定的基石——在于任何一项研究都应该能够通过相同的方法和条件进行重复,如果研究成立,那么每次进行实验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这被称为一项研究的“可重复性”。
一组研究人员发现,当他们试图重现100项心理学研究时,他们发现只有不到一半的研究能够成功复制结果。他们的研究结果今天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并在网上作为其他科学家的资源在“可重复性项目”中公布。
这些新研究结果是继之前试图复制已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结果的 precedente 研究之后。这项报告也紧随一则备受瞩目的心理学研究之后,该研究最初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关于对同性婚姻的态度,后来被发现不准确,并于5月被《科学》杂志撤回。
为了更好地理解可重复性是如何产生的,270名心理学家从该领域的三本顶级期刊(《心理学科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和《实验心理学杂志:学习、记忆与认知》)中选择了100项心理学研究,并在相同的方法和条件下重复了这些研究。研究人员报告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方法和条件都能被复制,但是,结果本身只有在不到一半的情况下才被复制。当他们分析结果时,发现原始研究中有97%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而当研究被重复时,只有36%的新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人员指出,无法复制相同的结果并不一定否定原始研究——而且这也不是他们研究的目的——但它确实有助于确定哪些因素可以预测一项研究能否以相同的结果被复制的可能性。
他们发现,预测一项研究结果能否成功复制的最佳方法是查看p值。在统计学中,p值有助于确定研究的意义,并决定结果是否证明了研究的假设。从技术上讲,它是研究结果仅仅由于随机机会的可能性。p值越高,结果越可能是由于机会,而结果越不可能是显著的,或者证明了研究的假设。
研究人员发现,p值接近0.05(即随机机会的5%的可能性,这是声称结果显著的最大截止点)的研究不太可能被成功复制,而p值接近零的研究则更有可能被成功复制。
研究人员写道,这是心理学研究中首次进行的开放、系统的可重复性研究,他们表示无法将结果推广到其他学科的研究。然而,他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可能有助于预测一项研究结果能否成功复制的因素。他们希望通过在线发布他们的结果到一个开放的数据库,让其他科学家参与他们的努力,以确保研究的可重复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结论是准确和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