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 多次尝试 复活猛犸象,但这种古老的动物物种目前仍然已灭绝。它们已知的最后一个种群——一群因海平面上升而被孤立在西伯利亚海岸弗兰格尔岛上的生物——在最终消失在大约 10,000 年前,成功地生存了 6,000 年。但与 恐龙 不同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 导致弗兰格尔岛上的猛犸象最终灭绝,至今仍是一个谜。然而,得益于对 21 个独立猛犸象基因组的新分析,至少有一种理论可能已被彻底证伪:遗传多样性低下。
根据 6 月 27 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合作研究人员现在可以得出结论,猛犸象从未“注定要因遗传原因而灭绝”。

“我们现在可以有信心地排除该种群数量太少导致灭绝的说法,”资深作者、进化遗传学家 Love Dalén 在一份随附的声明中继续说道。“这意味着它们很可能是被某个随机事件杀死的,如果那个随机事件没有发生,那么我们今天可能还会有猛犸象。”
但这并不意味着最后一批猛犸象在灭绝时没有发生严重的近亲繁殖。为了得出结论,研究小组评估了 14 只弗兰格尔岛猛犸象的基因组样本,并与另外 7 只来自该岛屿被孤立之前的陆地猛犸象的样本进行了对比。这 21 个个体大致覆盖了该物种最后 50,000 年的生存时间,为了解它们灭绝前的最后几代变化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在审查收集到的数据后,Dalén 和他的合作者确定,弗兰格尔岛上的种群最初最多只有 8 只猛犸象,尽管有明显的近亲繁殖和遗传多样性低下的迹象,但它们在 20 代内成功地增长到 200-300 只。研究小组还发现,在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vertebrate immune responses)的基因组区域,多样性有所降低。尽管如此,在猛犸象生命的最后几天,种群规模似乎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这表明近亲繁殖产生的许多有害突变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逐渐淘汰。

“如果一个个体拥有一个极其有害的突变,它基本上是不可行的,所以这些突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种群中逐渐消失,”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古遗传学研究员 Marianne Dehasque 在一份声明中说。“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猛犸象在几乎灭绝前都在积累轻微有害的突变。”
除了从列表中划掉至少一种灭绝理论外,研究人员表示,猛犸象的基因分析可能对当今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非常有用。
“猛犸象是理解当前生物多样性危机以及物种经历种群瓶颈时从基因角度会发生什么的一个绝佳案例,因为它们反映了很多当代种群的命运,”Dehasque 继续说道。
[相关: 科学家制作了羊毛状猛犸象肉丸,但别急着拿叉子。]
今后,研究小组打算检查地球上最后几只行走过的猛犸象的基因组样本,一直追溯到它们存在的最后 300 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最终能为猛犸象的灭绝原因盖棺定论——但 Dalén 警告说,专家们可能永远无法达成确切的答案。尽管研究小组认为这是“某个突然的事件”,但他补充说,“最终发生了什么仍然有些神秘。”
“我会说,仍然有希望弄清楚它们为什么灭绝,但无法保证,”Dalén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