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京探险家数百年前抵达北美洲,远早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这一点已是公认的事实。然而,最近发现的证据表明,北欧海员不仅是可能最早与原住民社会接触的欧洲人——对海象 DNA 的基因分析表明,他们的象牙贸易路线可能复杂、广阔且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为了进一步支持他们的说法,一些研究人员甚至乘坐传统的挪威船只出海,以展示当时的航海技术。
象牙是中世纪欧洲制造珠宝和工具等各种产品的主要奢侈品。北欧文化因其地理位置偏北,在获取这种材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需求很可能促使猎人们扩大搜寻范围。然而,根据 9 月 27 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由瑞典隆德大学研究人员牵头的一项国际研究,这些狩猎区域似乎比以往认为的要大。

利用基因“指纹识别”技术,专家们确定了从格陵兰岛北欧定居点和其他欧洲主要贸易中心出土的 31 件象牙制品的来源。他们的发现表明,这些象牙碎片来自大西洋海象(*Odobenus rosmarus rosmarus*),这种海象遍布北极北冰洋的广阔区域。
“最令我们惊讶的是,许多出口到欧洲的海象牙都产自高北极深处的偏远狩猎区,”该研究的合著者、隆德大学考古学教授彼得·乔丹 9 月 30 日在一次声明中说。
然而,新信息立即引出了一个后续问题:考虑到象牙的来源地最远可达北极水域和加拿大北极内陆,北欧商人是否真的能够到达这些海象种群?

隆德大学博士研究员格里尔·贾勒特没有仅仅依赖计算机建模或考古推断,而是决定亲身实地考察。他和同事们在与维京时代相似的开阔水域测试了两种传统的挪威船只——一种较小的 *fyring* 船和一种较大的 *fembøring* 船。通过这些实践,团队能够更好地估算出每艘船的载货量和船员需求,以及它们的可能航程。
“综合结果表明,较小的六桨船可以从西部定居点划到 Qeqertarsuup Tunua(迪斯科湾),”贾勒特和该研究的合著者得出结论,并补充说,“显然”使用更大的船只也可以进行更长距离的航行。

根据他们的考察和后续计算,该团队认为前往北美原住民社区(如图勒因纽特人)聚居的地区,行程可能需要几周到几个月,具体取决于距离和天气条件。贾勒特解释说,后者尤为重要。
“海象猎人很可能在海冰消退后就离开了北欧定居点,”他说。“那些目标是远北地区的人,他们的季节性时间窗口非常紧张,需要在沿海岸航行、猎捕海象、加工并储存兽皮和象牙在船上,然后在海冰再次冻结之前返回家园。”
[相关:就连维京人也曾被迫支付罚款。]
乔丹补充说,这些新发现对这两个相隔数千英里海洋的“截然不同的文化世界”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他解释说,格陵兰岛的北欧访客有欧洲人的外貌特征和胡须,穿着羊毛衣服,乘坐木板船,船上装有铁矛用于猎捕海象。而外貌更具亚洲特征的图勒因纽特人则使用先进的旋转鱼叉、保暖的毛皮服装,以及由拉伸的动物皮制成的皮划艇和较大的乌米亚克船。
尽管该研究并未提供北欧和图勒因纽特人社区之间直接接触的证据,但研究人员强调,这些狩猎区域“并非空无一人的极地荒野”。相反,它们是由多个原住民社会居住的,他们都依赖与维京人相同的海象种群。乔丹在周一的声明中表示,需要“做更多工作”来理解这些潜在的互动,“特别是要从原住民的角度以及更‘欧洲中心’的北欧角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