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角龙的祖先以侏儒命名

笹山短头龙身长仅约三英尺。
Illustration of Sasayamagnomus saegusai
与它的后代不同,笹山短头龙(Sasayamagnomus saegusai)没有角或头盾。图片来源:卡尔顿大学

角龙类最出名的是三角龙,但这种有喙的植食性恐龙家族在晚侏罗世到晚白垩世时期还包括了许多其他亲戚。然而,最近发现的一组骨骼碎片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小得多的原始角龙类物种——这是在亚洲发现的同类中最靠东的。根据初步的年代估计,这种恐龙还可能证实了这些独特动物大约在1.1亿年前迁移到现代北美洲的理论。

笹山短头龙(Sasayamagnomus saegusai)的描述发表在9月2日由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期刊Papers in Palaeont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基于他们的分析,他们认为笹山短头龙与北美的美洲鹰龙(Aquilops americanus)和中国的糙齿龙(Auroraceratops rugosus)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 the neoceratopsian(新角龙类)进化枝——一个由单一祖先及其所有直系后代组成的系统发育群。有了这些新信息,研究人员主张修改进化时间表,认为角龙类跨大陆迁移发生在晚阿普特期或早阿尔布期,大约在1.13亿至1.10亿年前。

[相关:非洲和南美洲的恐龙足迹相符。]

根据卡尔顿大学9月4日的一份声明,古生物学家在日本西南部兵库县丹波篠山发现了这些化石,其中大部分属于一只在未完全成熟前就已死亡的幼年恐龙。其属名意为“守护在笹山地下宝藏的[地精]”,成年笹山短头龙的体长可能仅约80厘米(31.5英寸),体重仅10公斤(22磅)。这种新角龙类缺乏其后代标志性的大型角和头盾,但附带的插图表明它仍然具有标志性的喙。

由于其与北美其他原始角龙类的相似性,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恐龙很可能是在中白垩世时期通过白令陆桥从欧亚东部进入该大陆的。根据不同的时代,白令陆桥的宽度有时可达1000公里(620英里),总面积达160万平方公里(62万平方英里)——相当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总和。然而,与今天的北极气候不同,白垩世时期的温度足以支持包含必要生物多样性的大型森林,使得笹山短头龙的角龙类后代能够抵达现代的加拿大和美国。

尽管研究人员只能根据一套颅骨、胫骨和喙骨碎片自信地描述幼年的笹山短头龙,但这很可能不是古生物学家研究的最后一个——论文中提到的17块化石中,至少有一些可能来自第二只笹山短头龙。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Andrew Paul Avatar

Andrew Paul

特约撰稿人

Andrew Paul 是 Popular Science 的特约撰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