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最初发布于 The Conversation。
在当今世界,我们几乎不会思考拿起餐叉。它是标准餐具的一部分,和盘子一样必不可少。但在不久之前,这种如今普通的餐具却曾被视为可疑、可鄙,甚至引起道德愤慨。
餐叉从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厨房走向欧洲的餐桌,历经了数个世纪、王室联姻以及一些文化上的反叛。
备受争议的餐具
在青铜时代和古埃及,人们已经发现了早期版本的餐叉,但它们很可能被用于烹饪和盛放食物。
罗马人曾拥有由青铜和白银制成的优雅餐叉,但同样,主要是用于食物准备。

使用餐叉——尤其是小巧的个人餐叉——的情况非常罕见。
到了 10 世纪,拜占庭贵族已普遍使用它们,令西欧的客人感到震惊。到了 11 世纪左右,餐叉开始在拜占庭帝国的餐桌上频繁出现。

1004 年,拜占庭的玛丽亚·阿尔吉罗普里纳(985-1007 年),皇帝罗曼诺斯三世·阿尔吉罗斯的妹妹,嫁给了威尼斯总督的儿子,并因拒绝用手指吃饭而引起了这座城市的轰动。她取而代之使用的是金叉。
后来,神学家彼得·达米安(1007-72 年)宣称,玛丽亚因使用“人造金属叉”而不是上帝赐予她的手指吃饭而显得虚荣,正是这种虚荣导致了她英年早逝的“神罚”。
然而,到了 14 世纪,在意大利,餐叉已经变得很普遍,这部分归功于意大利面(pasta)的兴起。
用带齿的工具比用勺子或刀子吃滑溜溜的面条要容易得多。意大利的礼仪很快就接受了餐叉,尤其是在富裕的商人阶层中。
正是通过这个富裕阶层,餐叉在 16 世纪通过两位女性被引入欧洲其他地区。
波纳·斯福尔扎登场
波纳·斯福尔扎(1494-1557 年)出生于米兰强大的斯福尔扎家族和那不勒斯的阿拉贡家族,在一个餐叉已经在使用、而且十分流行的环境中长大。她出身名门。
她的家族习惯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精致生活:宫廷礼仪、艺术赞助、男女华丽的服饰以及优雅的餐饮。
1518 年,当她嫁给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西吉斯蒙德一世,成为王后时,她来到了一个餐饮习惯截然不同的地区。餐叉的使用在那里几乎闻所未闻。

在立陶宛和波兰的宫廷,餐具的使用比较实用且有限。勺子和刀子常用于吃汤和炖菜,以及切割肉类,但大部分食物是用手吃的,辅以面包或“麦片面包”(厚片陈面包,用于吸收食物的汁水)。
这种方法不仅经济,而且深深根植于宫廷和贵族的饮食传统中,体现了一种以共用菜肴和共同进餐为常态的社交礼仪。
波纳的宫廷将意大利的礼仪带到了该地区,引入了更多的蔬菜、意大利葡萄酒,以及最不寻常的餐叉。
尽管她最初可能只在正式或宫廷场合使用,但它却留下了深刻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 17 世纪之后,餐叉在立陶宛和波兰的贵族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凯瑟琳·德·美第奇来到法国
凯瑟琳·德·美第奇(1519-89 年)出生于佛罗伦萨强大的美第奇家族,是教皇克莱门特七世的侄女。1533 年,她 14 岁时,作为法国与教廷之间政治联盟的一部分,嫁给了未来的法国国王亨利二世,从而从意大利来到法国。
凯瑟琳·德·美第奇将银质餐叉和意大利的餐饮习俗引入了法国宫廷。
与波纳·斯福尔扎的情况一样,这些餐具也作为嫁妆来到了凯瑟琳的行李中。她的随行人员还包括厨师、糕点师和香水师,以及朝鲜蓟、松露和精美的餐具。
她的烹饪才华帮助将宫廷宴会变成了一场盛大的演出。
虽然传说夸大了她的影响力,但许多如今被认为是法国的菜肴,都源于她在意大利餐桌上的尝试:洋葱汤、橙味鸭肉,甚至是冰糕(sorbet)。

“正确”的用餐方式
和许多旅行者一样,好奇的英国人托马斯·科里亚特(1577-1617 年)在 17 世纪初带回了关于使用餐叉的意大利人的故事,当时在英国,这个想法仍然显得可笑而做作。
在 17 世纪初的英国,使用餐叉是矫揉造作的标志。即使到了 18 世纪,人们仍然认为用刀子和手指吃饭更加阳刚和诚实。
但欧洲大陆的变化正在进行。餐叉开始被视为不仅是方便的工具,更是清洁和精致的象征。
在法国,它们开始体现宫廷的文明。在德国,18 世纪和 19 世纪出现了专门的餐叉:用于面包、腌菜、冰淇淋和鱼。
而在英国,餐叉的使用最终成为一种阶级标志:如何“正确”地拿着它区分了彬彬有礼和粗鲁无礼。

随着 19 世纪大规模生产的兴起,不锈钢使餐具变得负担得起,餐叉也变得无处不在。到那时,争论已经从是否使用餐叉转移到如何正确使用它。
餐桌礼仪手册现在提供了关于餐叉礼仪的指导。禁止舀食、禁止戳食,并且始终将齿部朝下。
经过丑闻、皇家品味和几个世纪的抵制,餐叉才最终赢得了在餐桌上的一席之地。现在,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它而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