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生物学家在摩洛哥发现了两种新的恐龙物种的化石,它们是霸王龙的近亲。与著名的霸王龙一样,这些早期亲戚也拥有像斗牛犬一样短的吻部,甚至更短的胳膊。这些新物种似乎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纬度地区,不像霸王龙那样,但与它们的近亲一样,主要以肉类为食。
这些发现被描述在8月23日发表在《白垩纪研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中。这两个新物种都属于阿贝力龙科。这些食肉的阿贝力龙是大约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时期的剑龙的对应物。
[相关:霸王龙“王朝”统治了超过12.5万代。]
这些化石遗骸是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市郊外的Sidi Daoui和Sidi Chennane发现的。其中一个尚未命名的物种通过一根脚骨被发现,这表明该捕食者大约有八英尺长。另一个新物种留下了一根胫骨,表明该恐龙大约有15英尺长。
它们与一种体型大得多的阿贝力龙——Chenanisaurus barbaricus共同生活。这些进化程度稍低的阿贝力龙的发现表明,在小行星撞击地球(近墨西哥)之前,摩洛哥是许多不同种类恐龙的家园。这次撞击小行星众所周知引发了导致恐龙灭绝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以及大约90%的地球物种在6600万年前灭绝。
“这里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是海洋沉积层,”英国巴斯大学古生物学家兼进化生物学家尼克·朗里奇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是一个浅热带海洋,充满了蛇颈龙、沧龙和鲨鱼。这里并不是你通常会找到很多恐龙的地方。但我们找到了它们。”
根据朗里奇的说法,尽管恐龙在该地区发现的化石中所占比例很小,但该地区仍然提供了关于非洲恐龙在灭绝前生活情况的最佳线索。古生物学家没有在当地发现相同的几种物种,而是经常能找到新物种的化石,这表明这些化石层曾经是多种恐龙的家园。

在这里发现的少量恐龙化石代表了五个不同的物种——巨大的阿贝力龙Chenanisaurus、一种长颈泰坦龙、一种名为Ajnabia的小型鸭嘴龙,以及这两个新发现的阿贝力龙。
“我们还有其他化石,但它们目前正在研究中。所以我们目前无法多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恐龙动物群,”朗里奇说。
20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白垩纪末期灭绝事件的模式。虽然巨大的小行星撞击被认为与其灭绝有关,但有证据表明,在太空岩石撞击地球时,一些恐龙就已经在衰落了。
[相关:撒哈拉沙漠曾充斥着历史上最凶猛的恐龙。]
生活在如今蒙大拿州和怀俄明州的霸王龙可能是那些已经衰落的恐龙之一。根据朗里奇的说法,这只代表了世界的一部分小图景,很难推断地球另一侧的恐龙情况。在恐龙时代末期,全球气温下降,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恐龙可能因此变得不那么多样化。
至少在摩洛哥,恐龙物种似乎直到最后都保持着成功和多样性。
“当霸王龙在北美统治着食物链顶端时,阿贝力龙在北非的食物链顶端占据着重要地位,”研究的合著者、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兼摩洛哥卡迪艾亚德大学研究员Nour-Eddine Jalil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些恐龙遗骸,尽管稀少,却传递着与更常见的海洋爬行动物遗骸相同的信息。它们告诉我们,在白垩纪-古近纪危机之前,生物多样性并没有下降,反而恰恰相反,非常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