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1.25亿年前,当世界更温暖、更湿润、海平面更高时,棘龙是一个 兽脚类(或“兽足”)恐龙。这些不同寻常的、重13至22吨的恐龙以其长而像鳄鱼一样的下颌和锥形牙齿而闻名。它们在河岸边 捕食大鱼,生活方式与更熟悉的兽脚类恐龙,如嗜鸟龙(Allosaurus)和霸王龙(Tyrannosaurus)不同。一些棘龙物种包括埃及棘龙(Spinosaurus aegyptiacus)和摩洛哥棘龙(Spinosaurus marocannus),许多标本发现于北非。
但是,古生物学家对这些 “巨大的河流怪物” 仍知之甚少。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已经重建了两具在英国发现的 棘龙标本 的大脑和内耳。重建恐龙大脑听起来很棒,它也是理解这些兽脚类恐龙如何与环境互动的一步。这项 研究于2月13日发表在《解剖学杂志》(Journal of Anatomy)上。
[相关: 肉垫支撑着蜥脚类恐龙巨大的身体。]
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大脑和感官是如何进化的,研究小组扫描了两种不同兽脚类恐龙的化石——在英格兰南部萨里发现的 重爪龙(Baryonyx),以及在怀特岛发现的 角鳄龙(Ceratosuchops),后者被昵称为“地狱鹭”。重爪龙身长约32英尺,拥有与鳄鱼相似的口鼻部。角鳄龙身长约27英尺。
这些标本很特别,因为它们是包含恐龙颅骨材料的两种最古老的棘龙化石。研究小组能够数字化地重建随着时间推移而腐烂的内部脑组织。

他们发现,负责处理气味的 嗅觉球 并不特别发达。然而,它们的耳朵可能能够接收低频声音。他们还发现,负责保持头部稳定和眼睛锁定猎物的大脑部分,可能不如后来进化出的更特化的棘龙那样发达。
“尽管它们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态,但早期棘龙的大脑和感官似乎保留了与许多其他大型兽脚类恐龙相似的方面——没有证据表明它们半水生生活方式反映在其大脑的组织方式上,”南安普敦大学博士生、合著者Chris Barker在 一份声明中说。
该团队对这些证据的一种解释是,棘龙的祖先已经具备了适合捕鱼的感觉适应和大脑。为了更好地适应特化的半水生生活方式,它们需要进化出不寻常的吻部和牙齿。
[相关: 棘龙的骨骼暗示着这种有刺的恐龙喜欢水上运动。]
“由于所有棘龙的头骨都高度特化以捕食鱼类,看到如此‘非特化’的大脑令人惊讶,”南安普敦大学古生物学家、合著者Darren Naish在 一份声明中说。“但结果仍然意义重大。能够从英国恐龙身上获得如此多的关于听觉、嗅觉、平衡等感官能力的信息,这令人兴奋。利用尖端技术,我们基本上从这些化石中获得了所有可能的与大脑相关的信息。”
英国最强大的CT扫描仪之一扫描了白垩纪 角鳄龙 的脑壳,其大脑模型将与其骨骼一起在怀特岛的恐龙岛博物馆展出。
“这项新研究是古生物学领域因CT化石成像技术进步而引发的革命的最新成果,”俄亥俄大学整骨医学院解剖学教授、合著者Lawrence M. Witmer在 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现在能够评估已灭绝动物的认知和感觉能力,并探索大脑如何在棘龙这样行为极端特殊的恐龙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