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预测的那样,太阳正以壮观的方式继续朝着其活动“太阳极大期”发展。6月3日,NASA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拍摄到了一次惊人的M级太阳耀斑——但随后大部分等离子体团被吸回恒星表面,这在技术上被称为“失败喷发”。
太阳物理学家瑞安·弗伦奇(Ryan French)在事件发生后不久于周一在X上发文称:“这是物理学的实际应用。”弗伦奇接着解释说,NASA的视频和图像似乎提供了“绝佳范例”,说明了当电磁辐射未能逃脱太阳巨大的引力时发生的失败喷发。
正如Space.com解释的那样,太阳耀斑的强度是通过字母等级系统来衡量的,通过记录其较低能量、长波长的“软X射线”的峰值通量(瓦特/平方米,W/m2)来区分。最强的X类耀斑之后分别是M、C、B和A类,每一类都比其前一类弱10倍。耀斑还被赋予1-10的等级来表示其相对强度。
根据Spaceweather.com的说法,此次事件的测量结果为M4.8级。M级耀斑通常会产生称为日冕物质抛射(CME)的等离子体和磁场波,一旦到达地球,就可能导致破坏性的地磁风暴和多彩的大气极光。然而,在此次事件中,M级耀斑在CME方面却“哑火”了。
气象学家兼空间天气预报员萨拉·侯赛尔(Sara Housseal)在她的社交媒体帖子中补充道:“看起来与M4耀斑喷发相关的几乎所有等离子体都落回了太阳并被重新吸收,只有一小股在日冕仪图像中出现。”
这意味着,尽管由于卫星图像而令人印象深刻,但不太可能有任何后续影响会到达地球。虽然这对于追逐极光的人们来说可能令人失望,但较少的CME活动意味着对容易受到电磁波影响的地球众多卫星阵列的潜在损害风险也更小。SpaceX就没那么幸运了,2022年,地磁风暴将约40颗星链卫星从轨道上撞了下来。当时一些专家对这一结果感到惊讶,因为风暴本身“根本不是什么大事件”。今年早些时候,NASA还拍摄到了罕见的四重“超协同”太阳耀斑的画面,天文学家警告说这可能带来类似的电子问题。幸运的是,随后几乎没有(或者根本没有)此类问题报告。
[相关:NASA捕捉到罕见的四重太阳耀斑事件]
但鉴于现代社会对全球卫星通信的依赖程度,这些事件仍然日益令人担忧。许多公司现在将大量资源投入到冗余和备份计划中,但太阳天气预报仍然常常不准确,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研究。与此同时,看到周一的太阳耀斑事件如此详细地展现出来——而且幸运的是距离我们如此遥远——仍然是令人惊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