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研究人员在中国赣州地区的一个建筑工地附近,发现了六枚保存得异常完好的恐龙蛋化石。经过仔细的实验室分析,一个由古生物学家、进化专家和地质学家组成的团队确认,这些标本不仅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完整的恐龙蛋之一,而且正式成为科学家已知的最小恐龙蛋。
上个月发表在《Historical Biology》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这些发现,这些新信息“对于我们理解白垩纪晚期兽脚亚目恐龙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六枚蛋中最小的一枚仅长 29 毫米(约 1.14 英寸),长度不到先前纪录保持者——已知名为“靖国微椭圆形蛋”(Jingguo Micro Ellipsoid Egg)的蛋的一半。但对这一历史性发现的考察远不止简单地拿出尺子测量——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化石,研究团队需要借助专业的实验室设备。
据《Global Times》报道,由江西地质调查勘探院总工程师、该研究的共同作者 Lou Fasheng 领导的研究人员,利用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工具,仔细检查了蛋的一些微小细节。根据他们的分析,这些 8000 万年前的化石在大小、蛋壳厚度、孔隙系统和其他属性方面,与其他任何已知的非鸟类兽脚亚目恐龙都不同,这促使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新的属和种,以及一个卵分类群(egg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名为 Minioolithus ganzhouensis。重要的是,这些基本不接触的检查意味着化石单元保持了其最初发现时的状态。
[相关:建筑工地发现“深吻”霸王龙物种化石。]
研究人员表示,最初几年的分析已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恐龙可能如何筑巢,并且很可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兽脚亚目恐龙的繁殖和进化发展。未来,该团队希望利用微型 CT 扫描来重建整体埋藏状态,这有望帮助最终确定是哪种恐龙产下了这些蛋。
这些并不是赣州化石遗址首次令人瞩目的发现。该市建筑工地附近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该地区最丰富的古生物遗址之一。例如,在 7 月份,另一支团队宣布在中国南方发现了第一例“深吻”霸王龙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