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在大洋上航行已 有数千年,但新证据表明,东南亚岛屿(ISEA)和菲律宾的社群早在 40,000 年前就驾驶着先进的船只出海了。这些考古发现,堪比后来文明的技术,挑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世界各地早期现代人类何时何地首次进行航海的固有假设。如果属实,菲律宾和 ISEA 周围的海洋航行甚至可能早于一些 古代波利尼西亚人的航行。
尽管 ISEA 从未通过陆桥或冰川与亚洲大陆直接相连,但考古学家很早就记录了 ISEA 早期人类定居点的存在。然而,他们如何成功地跨越数百英里的公海,仍然是一个谜。鉴于绝大多数有机船只材料会迅速分解,专家们无法确定这些旧石器时代的航海者是乘坐简陋的竹筏被动漂流到岛屿上,还是使用了更复杂的技术和船只才到达那里。马尼拉雅典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东帝汶的多个挖掘点进行考察后,现在认为古代旅行者的船只和航海知识已经超越了此前的假设。
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 《考古学报:报告》(Journal of Arch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上,其细节基于对数千年前石器的显微检查,这些石器显示出植物加工的证据。具体来说,使用者似乎使用这些工具提取制造网、绳索和其他用于造船和捕鱼的必要连接件所需的纤维。该团队的理论因发现了金枪鱼和鲨鱼等深海鱼类的残骸,以及网坠、鱼钩和鱼饵等其他渔具而进一步得到支持。
研究作者认为,这些掠食性远洋鱼类“表明了先进的航海能力以及对这些鱼类季节性和迁徙路线的了解”,而渔具则暗示“需要坚固且制作精良的绳索来捕获海洋动物”。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早期现代水手很可能驾驶着比简陋木筏先进得多的船只,这些船只很可能由植物绳索连接而成的有机复合材料制成。类似的绳索也用于深海捕捞迁徙性猎物,这表明他们对迁徙模式、航海和导航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些发现也与一种流行的理论相悖,即旧石器时代的类似技术发展只能追溯到非洲和欧洲的某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