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不能呕吐——原因如下

还有其他来自“本周我学到的最奇怪的事情”的有趣事实。
two rats peeking over a ledge
Pixabay

本周你学到的最奇怪的事情是什么?好了,无论是什么,我们保证,如果你收听PopSci的热门播客,你将获得一个更奇怪的答案。《我本周学到的最奇怪的事情》 每隔一个周三早上都会在AppleAnchor 以及你收听播客的任何地方播出。它是《流行科学》编辑们能搜集到的最奇怪的、与科学相关的、最离奇的事实、数据和维基百科的最新最爱来源。如果你喜欢这篇帖子里面的故事,我们保证你一定会爱上这个节目。

事实:老鼠不能呕吐,老鼠药(可能)也杀不死你——除非它非常非常非常老

作者:Rachel Feltman

事情是这样的:老鼠不能呕吐。一般而言,啮齿动物不呕吐。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老鼠药都含有能引起呕吐的化学物质;想吐出来(technicolor yawn)的冲动会救大多数人类和宠物免于意外摄入农药,但对老鼠来说,它毫无作用。

呕吐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进化策略,而且很有道理。当毒素进入我们的身体时,我们的身体会试图将它们排出体外。很简单!很巧妙!很恶心!它奏效了!而啮齿动物就是……不这么做。相反,它们有一种极其强烈的作呕反应。当啮齿动物尝到不熟悉或可疑的东西时,它们会反射性地、明确地将其吐出来。呸!

现在,人类已经认识到这种奇怪的生物学特性,并开始在实验室中加以利用。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改进对恶心症状的研究——看看他们设计的那些会按指令呕吐的机器人——因为我们物种的呕吐倾向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在化疗期间,食物摄入不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机会。那些使我们更容易或更不容易呕吐的机制仍然相当神秘:例如,一些大麻使用者在吸食后会遭受严重的恶心,尽管大麻素经常被用来使其他人减轻恶心感。老鼠可靠地作呕——但从不真正呕吐——这一事实使它们成为研究恶心症状的理想模式生物。科学家们可以在不弄脏实验室的情况下测试不同的缓解呕吐冲动的方法。

让我们回到老鼠药利用啮齿动物进化策略这一事实。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老鼠药在小说中仍然是谋杀的工具,那是因为我们过去曾用极其有毒的物质制造杀虫剂。一个世纪前,摄入家用杀虫剂——有时即使不戴手套接触它——绝对会让你丧命。虽然避免直接接触杀虫剂仍然是个好主意,而且将其远离幼儿和宠物非常重要,但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找到了不易导致我们受伤的杀虫剂,其剂量足以杀死老鼠。此外,现在我们知道老鼠不能呕吐,添加催吐剂已成为使老鼠药更安全的一种常见策略。

事实: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望远镜

作者:Swapna Krishna

JWST是一个开创性的太空天文台,于去年圣诞节发射,目前正在距离地球一百万英里外的一个点轨道运行。它旨在比我们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深入地观察宇宙。仰望宇宙也是一个回溯时间的机会,因为光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我们——所以如果我们看到一万万光年之外的东西,那就是它一百万年前的样子。JWST是一架红外优化的望远镜,其灵敏度极高,能够探测到月球那么远的野蜂发出的热量。我们希望它能看得足够远,以探测到宇宙大爆炸后的第一缕光。

事实:章鱼妈妈会自杀

作者:Sara Kiley Watson

对于章鱼来说,生孩子比死亡更可怕。产卵后,章鱼妈妈会缓慢而戏剧性地死去,通过自我伤害直到生命的终结。产卵后,雌性章鱼会从正常生活、温和地照顾胚胎,变成不再进食、肌肉松弛、改变颜色,甚至会进行自我伤害(比如吃掉自己的身体部位)。

一般来说,死亡时间线看起来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饥饿或减少食物摄入,在极端情况下,深海章鱼 Graneledone boreopacifica,孵化可能需要长达四年,基本上章鱼妈妈会守护着她的卵,而她的身体则慢慢枯萎。此前曾因这种机制被研究过的章鱼 hummelincki,通常总共活不过 9 个月,并且产卵后不超过 2 个月。

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一直有很多疑问。这是由食物短缺引起的吗?还是雌性章鱼体内内置了某种“自毁”机制?早在20 世纪 70 年代,心理学家 Jerome Wodinsky就开始深入研究章鱼体内可能与“自毁”相关的信号。在一次有些偶然的实验中,他让雌性章鱼喝醉并摘除了它们的性腺,结果发现,没有性腺的章鱼妈妈在产卵后就能茁壮成长。

今年的研究分解了章鱼妈妈行为崩溃时,其视神经腺产生的化学物质。研究人员发现了三个特定的途径会发光:第一个产生妊娠类固醇孕酮和孕酮;第二个产生胆汁酸的成分;第三个产生胆固醇前体 7-脱氢胆固醇 (7-DHC) 的水平升高。

7-DHC水平升高与一种称为史密斯-莱姆利-奥皮兹综合征的人类疾病直接相关,该疾病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行为。就像章鱼妈妈一样,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也经常会出现自残和攻击性行为。对许多章鱼妈妈生命末期进行的戏剧性研究,实际上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物种,如人类。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