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 1.25 亿年前,禽龙类成群结队地在如今的怀特岛(英格兰南部沿海)一片长满针叶树的河谷中觅食。对于人类来说,禽龙类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当它们繁盛时,体型可长到公共汽车那么大,有着喙状的嘴巴,前肢的拇指一侧有一个尖刺,小指细长灵活,而中间的手指则像蹄子一样。
它们也是最早被识别为恐龙的化石之一。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在 19 世纪 40 年代创造了“恐龙”一词,用来描述从英格兰南部悬崖挖掘出的禽龙类和其他生物。自那时以来,这种巨大的食草恐龙在欧洲各地都有发现,其化石在地层中跨越了六百万年的时间。但尽管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古生物学家只认可两种禽龙类物种。
现在,根据对 1996 年挖掘出的一个被忽视的禽龙类头骨的分析,可能存在第三种。
这个头骨本身是与一只异常巨大且保存完好的掠食性恐龙一起发现的,而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朴茨茅斯大学的博士生 Jeremy Lockwood 说:“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它。人们只是说,哦,这只是另一只禽龙,把它放进箱子里。”
然而,经过仔细检查,这个头骨显得与众不同。其他禽龙类头骨有笔直的、马一样的吻部,但这个头骨,也就是 *Brighstoneus simmondsi*,在鼻孔周围有一个大肿块,就像一只胖乎乎得多的短吻鳄。当研究人员查看它的嘴巴时,发现它的牙齿数量不对。
Lockwood 说,很可能存在很多我们无法从化石中看到的真实世界的多样性。这又因为大多数禽龙类化石是从海边悬崖上零散发现的碎片,情况变得更糟。“我们在怀特岛上可能会遗漏很多东西。我们很少有机会进行一次真正彻底的调查……我们往往突然发现悬崖倒塌了,骨头散落在海滩上,而且潮水正在涌上来。通常是在冬天,天气恶劣,你只能拼命地到处搜集,尽力而为。”
因此,古生物学家需要从不同骨骼的碎片中拼凑出物种的形象——这有点像试图区分两副相似拼图的碎片。弄清楚物种之间的细微差别对于了解动物如何进化、如何在陆地上迁徙、以及随着环境变化而适应或灭绝至关重要。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无法区分野牛和牛,却试图理解北美洲的殖民史。
过去曾有将禽龙类划分为多种物种的尝试,但大多数都经不起科学的检验。剑桥大学的禽龙类专家 David Norman(未参与撰写论文)说:“总有一种倾向,可能会人为地夸大‘物种’的数量,因为任何新的发现都有可能独一无二,因此对科学来说就是新事物。”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Norman 表示他同意这些发现。“是的,这里似乎建立了一个新的分类单元,它增加了这类恐龙的范围或多样性,”他说。他认为这很有道理,因为这种动物在欧洲各地,跨越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分布广泛。
Lockwood 说:“我认为有一种感觉,我们应该重新审视 30、40 年前就被研究过的大量材料,因为我们现在看待事物的方式是全新的。”可能最终会发现隐藏着新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