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初创公司蓝箭航天在9月22日险些完成了其“朱雀一号”火箭首次高空垂直回收飞行试验的成功。这枚中国首创的、使用煤油燃料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从内蒙古额济纳旗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上升到约3.1英里(约5公里)的高度,并在起飞约两分半钟后尝试着陆。附近无人机拍摄的360度航拍视频记录下了这次戏剧性的、充满火焰的结局。

正如Ars Technica周一报道的那样,近69英尺高(约21米)的“朱雀一号”火箭直径为11英尺(约3.35米),比SpaceX的“猎鹰9号”细了大约一英尺。然而,与美国同行类似,蓝箭公司的设计也使用煤油-液氧发动机。为“朱雀一号”提供动力的是三台“天龙-R”发动机,其中90%的部件采用了高温合金3D打印技术制造。
在该公司发布的官方声明中,公司解释说,推进剂类型是商业可重复使用火箭最经济、最便宜、最安全的选择。尽管如此,他们也表示,由于煤油-液氧本身存在的调节和稳定性问题,设计一个可靠的推进系统仍然存在挑战。
蓝箭公司的报告称,所有三台“天龙-R”发动机在发射时均按计划点火。当火箭达到最大高度后,两台侧发动机关闭,只剩下的一台发动机负责稳定和下降飞行器。在向侧方移动了约656英尺(约200米)后,它在戈壁沙漠的回收平台上空正确的高度部署了着陆腿。在关闭发动机前,蓝箭公司报告称,“朱雀一号”与预测着陆点的误差小于1.7英尺(约0.5米)。然而,几秒钟后,蓝箭公司表示“发生异常”,在“朱雀一号”最后的着陆关机阶段,火箭箭体受到部分损坏。视频片段显示,“天龙-R”发动机附近发生了一次相当大的爆炸,而公司提供的其他照片表明,火箭随后侧翻。由此造成的解体似乎导致了火箭上部从主箭体分离。
[相关:SpaceX历史性的“猎鹰9号”连胜纪录以“火热”的结局告终。]
尽管在最后一刻出现了故障,此次试验标志着该公司在为中国航天和卫星产业提供首枚可重复使用的轨道运载火箭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除了蓝箭航天,还有包括星河动力、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等在内的多家中国初创公司也在进行类似的火箭项目。这些公司希望在未来几年内提供可与SpaceX“猎鹰9号”相媲美的产品,以满足国家迫切的商业和军事轨道需求。路透社报道称,在发射后的分析和返工之后,蓝箭公司表示计划在11月进行下一次“朱雀一号”的试验飞行。新的时间表意味着公司仅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来完成年底实现轨道进入和回收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