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尼安德特人的菜单上有什么,尤其是在像鸟类这样的小型物品通常不会留下多少考古痕迹的情况下,是非常困难的。虽然我们知道他们吃过一些煮熟的螃蟹和其他海鲜,并且他们捕猎大型猎物,但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饮食对于理解这些适应性极强的古人类如何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生存至关重要。为此,一个科学家团队尝试使用尼安德特人可用的方法和工具烹饪现代鸟类。这项过程在一个于7月24日发表在《环境考古学前沿》杂志上的小型研究中得到了详细介绍。
[相关:人类至少已经吃了6000年的榛子。]
“使用燧石薄片进行屠宰需要相当大的精确度和努力,而我们在此次实验之前并没有充分重视这一点,”该研究的合著者、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人类古生态学与社会进化研究所的考古学家Mariana Nabais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些薄片比我们最初想象的要锋利,需要小心处理才能进行精确切割,而不会伤到自己的手指。这些亲身实验强调了尼安德特人食物加工和烹饪所涉及的实际挑战,提供了与他们日常生活和生存策略的切实联系。”
尼安德特人的屠夫
尼安德特人曾猎杀大型动物——包括洞狮——但科学家们对一些尼安德特人食用的较小型鸟类了解甚少。为了解更多,该团队测试了他们可能用于处理各种野生鸟类的食物制备方法。他们希望看到动物骨头上会留下哪些工具痕迹,以及这些痕迹与因自然原因死亡造成的损坏有何不同。
该团队创建了一个实验数据库,可以与真实考古遗址的发现进行比较。为了构建它,该团队从葡萄牙戈韦亚野生动物生态、康复和监测中心收集了五只因自然原因死亡的野生鸟类。该团队选择了两种食腐乌鸦、两种斑鸠和一只林鸽——这些物种与尼安德特人可能食用的相似。为了选择烹饪方法,他们参考了考古记录和民族志数据中的证据。

每只鸟都经过手工去毛处理。一只斑鸠和一只食腐乌鸦被用燧石薄片生食处理。其余三只则在热炭上烤熟,然后进行屠宰。该团队发现,后一种方法比生食处理更容易。
“在炭火上烤鸟需要保持稳定的温度和仔细监控烹饪时间,以避免肉烤过头,”Nabais说。“也许是因为我们在烹饪前给鸟去毛了,所以烤制过程比我们预期的要快得多。事实上,我们在准备炭火上花费的时间比实际烹饪的时间还长,而烹饪时间不到十分钟。”
不耐用的骨头
然后,该团队清洗并干燥了骨头,并在显微镜下检查了切割痕迹、断裂和烧伤。他们还检查了用于屠宰的燧石薄片,寻找磨损的证据。
虽然他们主要用手进行屠宰,但生鸟需要使用燧石薄片。这在边缘留下了小的半月形疤痕。用于从生鸟身上剔除肉的切割痕迹并未在骨头上留下任何印记,但针对肌腱的切割痕迹留下了类似于在考古遗址发现的鸟类残骸上的痕迹。
烤制的鸟类骨头变得更加脆弱。有些已经完全破碎,无法回收。几乎所有骨头都有黑色或棕色的烧伤痕迹,这与受控的热暴露一致。黑色污渍表明内腔的内容物也已烧焦。这些证据揭示了尼安德特人的食物制备可能如何进行,但也揭示了这种制备在考古记录中可能多么明显。虽然烤制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动物的肉,但骨头强度的增加意味着考古学家可能找不到这些残骸。
[相关:青铜时代游牧民族用大锅制作血肠和牦牛奶。]
为了更好地了解尼安德特人的饮食,未来的研究可以包括更多的猎物种类,以及加工鸟类以获取非食用产品,如羽毛或爪子。
“样本量相对较小,仅包含五只鸟类样本,这可能无法充分代表尼安德特人可能使用的鸟类物种的多样性,”Nabais指出。“其次,尽管实验条件经过仔细控制,但仍无法完全复制尼安德特人生活的确切环境和文化背景。需要对更大样本、更多样化的物种和更广泛的实验条件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扩展这些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