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克太阳探测器于三年前发射升空,其雄心勃勃的目标是越来越近地飞掠太阳。
4 月 28 日,该探测器越过了阿尔芬临界边界,这是太阳日冕的外缘,太阳物质在摆脱太阳引力和磁力后,会在此处向外扩散。帕克太阳探测器打破纪录,越过这一边界,距离太阳可见表面约 800 万英里(约 1287 万公里)。后续的分析证实了该探测器进入太阳大气层,研究结果于 12 月 14 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数据显示,该航天器进入日冕三次,其中一次停留长达五个小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家、该论文的合著者 Stuart Bale 告诉《BBC》:“一旦进入阿尔芬临界边界,我们就看到了情况完全改变。在日冕内部,太阳的磁场变得强大得多,并主导了那里的粒子运动。因此,航天器周围的物质真正地与太阳接触。”

为了在不被烧焦的情况下获取太阳读数,帕克太阳探测器需要以超过每小时 320,000 英里(约 514,900 公里)的速度飞行,这使其成为人类建造的最快物体。它进行快速的进出冲刺,同时其仪器套件则在探测器隔热罩的后方持续进行测量,该隔热罩可保护航天器免受强烈辐射,即便隔热罩的温度高达 2500°F(1400°C)。
探测器多次进入和退出外日冕,证明了研究人员关于外日冕并非光滑等离子球体的预测。相反,它充满了褶皱、尖峰和山谷。评估日冕的形状如何与太阳活动保持一致,可以帮助天体物理学家确定太阳风等特征的动力学。
在某个时刻,帕克太阳探测器飞近到距离太阳表面约 650 万英里(约 1046 万公里),遇到了一种在日食期间可见的日冕特征,称为“假流”。NASA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那里的‘情况平静下来,粒子减慢,开关次数减少——与航天器在太阳风中通常遇到的繁忙粒子冲击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该航天机构希望到 2025 年能让帕克号飞到距离太阳 400 万英里(约 644 万公里)的近距离。
天体物理学家还希望,飞掠太阳能更好地揭示其内部运作。“正如登陆月球使科学家能够了解其形成过程一样,触碰太阳是人类帮助我们揭示关于我们最近恒星及其对太阳系影响的关键信息的一大步,”NASA 日球科学部主任 Nicola Fox 告诉《BBC》.
从太阳收集到的信息也将帮助天文学家更广泛地了解恒星,天体物理学家兼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太阳探测器杯仪器科学家 Anthony Case 在一份声明中说道。“太阳周围的等离子体可以作为一个实验室,教导我们宇宙中几乎所有天体上发生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