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些国家现在都想去月球?

与其说是太空竞赛,不如说是淘金热。
An illustration of two NASA astronauts in a lunar crater.
美国宇航局绘制的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概念图。NASA

1968年12月6日,《时代》杂志发行了一期,封面上配有一张比喻性的插图:苏联宇航员和美国宇航员正在竞相奔向月球。真正的太空竞赛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当时苏联于1957年发射了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它在《时代》杂志发布封面不到一年后结束,即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登陆月球。兴奋感很快消退——最后一批踏足月球的人类是“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他们在1972年做到了这一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回去过。

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作为美国宇航局“阿尔忒弥斯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宇航局致力于在2025年再次将宇航员送上月球。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将人类送上月球。与此同时,前往月球的机器人任务正在增加:俄罗斯47年来首次重返月球的努力——“月球25号”机器人任务——本周坠毁,印度希望在8月23日通过其“月船3号”着陆器实现首次软着陆。

随着包括一个日益“咄咄逼人”但实力有所下降的俄罗斯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将目光投向月球,世界是否正处于第二次太空竞赛的边缘?

史密森尼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国际太空项目馆长凯瑟琳·刘易斯认为,借鉴历史上的太空竞赛作为模型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我们试图将历史映射到当前事件上,它可能不是最好的指导。“在我看来,这不是一场新的竞赛,”她说。“如果你想用历史事件来类比,这更像是一场淘金热。”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场“冰”的竞赛。2018年,科学家们在极地陨石坑深处永恒的阴影中发现了保存下来的水冰。美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都瞄准了月球南极的特定区域,那里应该有这种冰冻资源。水可以用来制造火箭燃料或用于月球上的制造。但从地球发射它非常沉重,因此成本很高。

刘易斯说,太空机构“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他们将如何使用这些冰,或者“用什么技术来实现什么目的”。“但每个人都想去那里,因为我们现在知道那里有水冰可以找到。”

[《大众科学》相关阅读:一个DIY火箭俱乐部将人类送往太空边缘的危险梦想]

但事情不仅仅是关于冰。刘易斯指出,所有这些活动的技术基础与20世纪中叶完全不同。当时,美国和苏联正在开发首次登陆月球的技术。

她说,肯尼迪总统支持登月计划,因为他的顾问们说服他,这场竞赛在技术上是可赢的。虽然这场竞争有一个目的地,但它也指的是“苏联正以其技术极限的最大容量进行竞赛”的方式。

苏联在开发足够强大的运载火箭以发射载人登月任务方面遇到了困难。美国创造了“土星五号”火箭,这是一种独特而强大的技术,直到2022年末美国宇航局新一代“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的首次飞行之前,它一直是发射过的最强大的火箭。

如今,多个国家甚至私营公司都具备向月球发送航天器的技术能力。太空本身也变得更加拥挤,充斥着与地球经济相关的卫星:它们负责通信、提供导航信号,并观测地面的农业用水和其他资源。

目标不再是实现技术优势。取而代之的是,各国争相获取现有技术,而这些技术正成为经济独立和富裕的先决条件。刘易斯说:“这是处于一个成熟太空时代的必然结果,这些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项目,也不再是争先恐后的‘友谊赛’了。“这些是21世纪生存所必需的、关乎存亡的项目。”

[相关阅读:中国宇航员直飞全新空间站]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这波月球计划与过去不同,因为它们更侧重于内部经济,而不是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非军事代理人竞争。刘易斯指出,中国在过去30年里将其太空探索的规模与其经济发展相匹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情况会一直如此。毕竟,历史上的淘金热最终导致了对宝贵资源的冲突。一旦有足够多的参与者定期在月球上活动,发生争端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刘易斯问道:“谁来决定我们如何利用月球?”“我们还没有解决采矿和钻探权的问题。”

1967年的《外层空间条约》禁止国家对天体提出领土要求,但允许利用那里的资源。但是否包括开采材料并在地球上销售获利,这一点则不太清楚。刘易斯说:“我们还没有处理过太空中的利润问题。“我很高兴我不是专门从事这类事情的律师,因为它其中的一部分让我头疼。”

但是,太空律师和外交官可能还有很多时间来弄清楚这一点。因为,就月球而言,即使是淘金热的进展也很缓慢。刘易斯说:“我们看到过任务失败,”例如印度“月船2号”任务在2019年坠毁在月球上。“虽然现在去月球比60年前容易了,但仍然很难。”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