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千年的巴比伦文本通过人工智能破译

“巴比伦颂”赞美这座古城。
the ruins of the ancient city of babylon, consisting of brown walls and buildings
伊拉克巴格达南部古城巴比伦的遗址。图片来源:Ahmad Al-Rubaye/AFP via Getty Images。

一组古代文学专家解读了一段失传千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本。这段刻在泥板上的《巴比伦颂》以“宏伟的姿态”描绘了这座古代巨城,并揭示了居住在那里的居民的日常生活新见解。相关内容详见发表在《伊拉克》期刊上的一项研究

a cuniform tablet
带有新发现的赞歌的楔形文字泥板。图片来源:LMU/Anmar A. Fadhil,巴格达大学考古系,经伊拉克博物馆及古代文物与遗产国家委员会许可。

古代文化中心

巴比伦兴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巴比伦遗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北约52英里处。鼎盛时期,这座城市是一个文化中心,孕育了至今仍是我们全球遗产一部分的文学作品。一部名为《埃努玛·埃利什》或《巴比伦创世史诗》的宗教文本详细记载了宇宙的创生和巴比伦主神马杜克的崛起。《汉谟拉比法典》是最古老的法律体系之一,包含了“无罪推定”的概念。

巴比伦的文本主要由一种名为楔形文字的古代书写系统刻在泥板上。这些泥板大多只以微小的碎片形式保存下来。来自伊拉克巴格达大学和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的团队之一的目标是解读和保存包含在西帕尔图书馆中的数百块楔形文字泥板。这批文本是在伊拉克西帕尔的萨马什神庙中发现的。传说旧约中的英雄诺亚在洪水来临前,将泥板藏在了西帕尔,然后登上了他的方舟。

[ 相关:6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物与文字的黎明有关。 ]

“一位想赞美自己城市的巴比伦人所作”

电子巴比伦图书馆平台上,该研究的合著者、亚述学家恩里克·吉梅内斯正在对世界各地发现的所有楔形文字碎片进行数字化。借助人工智能(AI),他正在将属于同一块的碎片拼接起来。

“利用我们支持AI的平台,我们成功识别出另外30份属于这首重新发现的赞歌的手稿——这个过程过去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吉梅内斯在一份声明中说道

有了这些补充文本,研究小组得以完整地解读这首古老的赞歌。他们从中发现了关于巴比伦城市社会的一些新见解,并认为《巴比伦颂》在其时代非常流行。

“这首赞歌曾被孩子们在学校抄写。如此流行的一首文本,如今才被我们知晓,这很不寻常,”吉梅内斯说道。这首凯歌——或者说颂歌——很可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末期,共有250行。

“它是一位想赞美自己城市的巴比伦人所写,”吉梅内斯说。“作者描述了城市中的建筑,以及幼发拉底河的水如何带来春天,滋润田野。这一点尤其令人惊叹,因为现存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中很少有关于自然现象的描述。”

其中一项令人兴奋的新发现包括关于巴比伦女性的新信息——许多人是女祭司。赞歌还描述了居民对外来者的尊重。

阅读一段节选

以下几行摘自一首新发现的赞歌,描述了幼发拉底河。当时这座城市就坐落在河岸上。

幼发拉底河是她的河流——由智慧之神努迪穆德所定——

它滋润着草地,浸透着芦苇丛,

将河水倾注到湖泊和海洋,

它的田野长满了芳草和鲜花,

它的草甸繁花似锦,麦苗茁壮,

由此收割的麦捆堆积如山,

牛羊卧在翠绿的牧场,

财富和荣光——适合人类享有的——

被慷慨赐予,倍增,并尊贵地授予。

持续的进步有可能带来对这座伟大城市古老赞歌的更佳翻译。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Laura Baisas Avatar

Laura Baisas

新闻编辑

Laura 是 Popular Science 的新闻编辑,负责报道各种主题。Laura 对所有水下事物、古生物学、纳米技术特别着迷,并探索科学如何影响日常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