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曾被蚊子叮咬,那一定是一只雌性昆虫咬了你的皮肤。雌性蚊子是吸血的,这意味着它们以动物血液为食。然后,它们利用血液来产卵。今天的雄性蚊子不吸血。相反,它们靠植物花蜜为生,因为它们刺穿皮肤的口器——喙——不够强壮,无法刺穿皮肤。
[相关:昆虫长出翅膀时,进化真正起飞了。]
然而,在数亿年前,雄性蚊子可能就已经吸血了。一支古生物学家团队发现了两枚来自下白垩纪的雄性蚊子化石,它们拥有完整的刺穿性口器和吸血所需的锋利下颚。这些标本的描述发表在 12 月 4 日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有助于缩小蚊子的“幽灵谱系空白”。
吸血是从用刺吸式口器从植物而非动物身上吸取流体开始演变的。目前吸食动物血液的蚤类可能源于早期主要以植物花蜜为食的物种。吸血演化的追溯更加困难,部分原因是昆虫化石记录存在空白。
本研究检查的化石是在黎巴嫩的琥珀中发现的,其年代可追溯到约 1.3 亿至 1.25 亿年前。琥珀是化石化的树脂,黎巴嫩的沉积物是一些已知最古老的含有包括昆虫在内的生命痕迹的琥珀样本。研究这些物质可以填补“幽灵谱系空白”,即通常不在化石记录中出现的祖先链。腔棘鱼是幽灵谱系空白的一个著名例子。这些肉鳍鱼类在泥盆纪到白垩纪都有悠久的化石记录,历时约 3 亿年。然而,在白垩纪之后的沉积物中没有发现它们,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它们在 8000 万年前已经灭绝。1938 年,一只活着的腔棘鱼在南非海岸被捕获,另一群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近 8000 万年来,腔棘鱼只是没有留下化石。
琥珀沉积物还可以为科学家提供关于授粉昆虫和开花植物随时间协同进化线索。传粉昆虫包括节肢动物蚊科的一些成员,该科有超过 3,000 种蚊子。
“分子测年表明,蚊科出现在侏罗纪,但之前最古老的记录是中白垩纪,”研究合著者、巴黎自然历史国家博物馆的昆虫学家 André Nel 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里有一个来自早白垩纪的,比这早了大约 3000 万年。”
[相关:如何控制蚊子?使它们的精子失活。]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小组描述了来自白垩纪的两只雄性蚊子化石,它们拥有刺吸式口器。这些口器包括一个非常锋利的三角形下颚和一个带有小齿状突起的细长结构。这些器官的存在表明,生活在晚白垩纪的雄性蚊子可能足够强壮,能够刺穿皮肤并像它们现代的雌性后代一样以动物血液为食。
研究小组还报告说,蚊子在琥珀中的保存将昆虫的家谱进一步追溯到了白垩纪。这些化石还表明,吸血行为的演化比他们之前猜测的要复杂得多。根据 Nel 的说法,研究小组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调查吸血行为对白垩纪雄性蚊子有何优势,以及为何它现在不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