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肺”蛙种实际上一直都有小肺

充气后,这些肺“比你的小指甲盖小得多”。
利用高分辨率 CT 扫描仪,历史文献揭示了“无肺”蛙微小的肺部。David C. Blackburn、Jaimi A. Gray、Edward L. Stanley

佛罗里达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物学家表示,一种曾被认为因完全没有肺而独特的蛙类,实际上一直都有肺部。

发表于周一《Current B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描述了这些肺部。与该物种约 2 至 4 英寸的体型相比,这些肺部可能已经简化且很小,但它们仍然是肺。

它们属于一种濒危物种,被称为 Barbourula kalimantanensis ,这种蛙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凉爽的“流速湍急的森林溪流”中,水温范围在华氏 50 多度到 60 多度之间。

2008 年发表的一项早期研究通过解剖和显微镜观察,证实了该蛙种似乎没有肺。该研究将之与一些蝾螈的无肺现象进行了比较,这些蝾螈通过皮肤吸收氧气(这一过程称为皮肤呼吸)。

然而,新的研究采用了高分辨率 CT 扫描仪;这项新技术使研究人员能够识别出两个碘浸泡标本中的肺部,这两个标本是由上一项研究的作者收集和检查的。

新研究的首席作者、佛罗里达大学爬行动物学收藏的教授兼馆长David Blackburn通过电子邮件向《流行科学》描述了该物种的肺部。

Blackburn 说,如果该蛙种的肺部充气,它们将“比你的小指甲盖小得多”。这位生物学家补充说,这个特定物种的肺部似乎比“生活在菲律宾巴拉望岛上最接近的近亲物种”小得多。

根据 2024 年的研究,该蛙种的微小肺部“表明呼吸作用减弱”。“因此,皮肤呼吸可能仍然对 B. kalimantanensis 的生理机能很重要,正如之前假设的那样。”

2024 年的研究还指出,肺部减小可能有助于某些蛙类在湍急的水流中保持浮力;它们也可能“与声音传输有关,尤其是对于 B. busuangensis 中记录到的低频叫声”。

2008 年研究的首席作者、加州拉文大学生物学教授兼爬行动物学家David Bickford告诉《流行科学》,他对最近的肺部发现“感到惊讶”。

Bickford 在电子邮件中说:“我曾认为我们在寻找肺部方面做得非常彻底。但由于只有组织学和宏观解剖可供我们使用,我们错过了它们。”这位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家将这种以虾和幼虫为食的蛙类描述为“难以捉摸”和“极其扁平(可能是为了减小在急流中的阻力)”。

Bickford 补充说,该物种受到伐木和金矿开采相关的栖息地丧失和污染的威胁。

Bickford 说:“婆罗洲的栖息地退化非常严重,该物种的生态和栖息地需求可能会成为一个主要的劣势。”“任何改变水质,尤其是含氧量的变化,都会严重影响这种蛙。我们看到我们曾经能找到这些蛙的地区水质急剧下降,而现在它们已经消失了。”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Harriet Weber Avatar

Harriet Weber

撰稿人

Harri Elizabeth Weber是洛杉矶的一名科技记者。她的作品曾刊登在TechCrunch、Fast Company、Gizmodo、VentureBeat和The Next Web等杂志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