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气候变化威胁着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环保主义者正争相踩刹车。管理野生动物保护的第一步就是追踪它们。虽然一种称为样线调查(line-transects)的方法在研究人员中仍然是种群生态学偏好的方法,但《生态学和进化方法学》(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当地生态知识可能是追踪特定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一种更可靠的方法。
巴西帕拉伊巴联邦大学生态与系统学系的博士候选人、该研究的作者之一Franciany Braga-Pereira表示,当地生态知识是通过几代人传承的任何传统或土著知识。这种知识是通过与当地生态系统深度熟悉和个人互动而产生的。
该研究比较了当地生态知识在识别物种丰度(即特定区域内某一物种的数量)方面的能力,以及研究人员通常使用的方法——称为样线调查——在识别物种丰度方面的能力。他们研究了亚马逊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丰度是评估野生动物种群状况的关键指标。样线调查包括将栖息地划分为若干样线,并沿这些样线行走,直到遇到动物种群。Braga-Pereira和她的研究人员沿着31条样线,行走约9221公里(约5730英里)。
他们的研究结果与对巴西和秘鲁18个不同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社区的291名当地居民的访谈进行了对比。与样线调查不同,当地生态知识需要建立当地社区与研究人员之间的信任——Braga-Pereira团队中的一些科学家已经与这些社区合作了15年以上。
初步的探索性研究之后,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
Bragas-Periera说:“我们非常惊讶,因为差异巨大。问题是,我们纳入这些研究的动物,我们知道它们在那里(在亚马逊)。那里不是一个动物灭绝的地方,我们有健康的动物种群。”
当研究人员将这两种方法的调查结果与过去的研究所得进行比较时,他们发现样线调查发现了39.8%的物种未被检测到,40.2%的物种丰度为每公里0.1只。相比之下,根据当地生态知识方法进行的访谈,这些物种具有中度或高丰度,并且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
当受访者报告某个特定物种在社区中不存在时,样线调查也在90.3%的情况下证实了这一发现。相比之下,只有五次受访者报告的物种不存在,但通过样线调查却发现了它们。
尽管数字本身有所不同,但两种方法都显示出大多数物种和诸如体重、社会和睡眠习惯等特征的丰度呈正相关。诀窍在于精炼这些数字,以获得更准确的种群图景。
样线调查通常需要研究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飞往该地区。他们的工作受到成本、时间和对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的限制。这意味着,数量较多、对人眼更显眼或白天活动的动物更有可能被发现。
然而,当地社区拥有时间和历史的优势。
Braga-Pereira说:“这是因为他们整天都在森林里——采集种子,种植庄稼,打猎或捕鱼。白天和全年,他们都与大自然接触。”
仅仅因为当地生态知识依赖于口述历史等不太规范的方法,并不意味着没有进行这项研究的正确方法。对Braga-Pereira来说,这种方法是一种赋予拥有丰富知识的当地社区权力的方式。
但赋予他们权力不仅仅是根据清单问他们问题,而是要确保他们与研究相关联,并成为主要参与者。她表示,这包括培训和支付社区成员成为当地研究人员,无论他们是进行当地生态知识研究还是自己运行样线调查。最终,正如Braga-Pereira所解释的,“他们在田野里是我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