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美国宇航局(NASA)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一个强大的“宇宙龙卷风”获得了高清化的新外观。这张今天发布的赫比格-哈罗49/50(HH 49/50)的新图像,也解答了天文学家们近20年前首次发现这一遥远天体以来一直感到好奇的问题。
HH 49/50最早是在2006年由美国宇航局(NASA)现已退役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观测到的。它位于与地球大约625光年之外的牧夫座(Chamaeleon constellation),天文学家们因其独特的漏斗状结构将其昵称为“宇宙龙卷风”。像这样的赫比格-哈罗天体并不罕见,但它们只在恒星早期(称为原恒星阶段)的特定条件下才会出现。
原恒星演化为遥远行星的太阳的过程包含多个阶段,跨越数百万年。在此过程中,能量的产生和消耗都极为巨大,包括赫比格-哈罗天体的形成。这些结构是在高能喷流横跨数光年与更密集物质区域碰撞后形成的。由此产生的冲击波会加热周围物质,而这些物质会通过发射红外和可见光波长的光来冷却。
当斯皮策望远镜首次发现HH 49.50时,天文学家们注意到“宇宙龙卷风”顶端有一个小而明亮的争议点。从那时起,专家们一直在争论这个模糊的神秘物体的身份。通过利用JWST强大的工具,天文学家们现在有了答案。
最新对HH 49/50的观测是迄今为止对赫比格-哈罗天体最清晰的观测之一,它结合了该太空望远镜的近红外相机(NIRCam)和中红外仪器(MIRI)拍摄的照片。据估计,这些旋转的喷流以每小时60至190英里的速度向我们喷射,由发光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分子以及高能宇宙尘埃组成。

“HH 49/50中呈弧形的部分,类似于快艇产生的航迹,指向这个喷流的源头,”NASA在其公告中解释道。“根据过去的观测,科学家们推测一个名为Cederblad 110 IRS4的原恒星可能是喷流活动的驱动者。”
CED 110 IRS4可以看到在图像的右下角附近,距离HH 49/50约1.5光年。作为一个I型原恒星,天文学家估计它不超过一百万岁,正处于其增重的巅峰时期。
至于2006年首次捕捉到的那个亮点,无需专家也能辨认出JWST记录的清晰图像。 据NASA称,它是一个位于“遥远背景星系海洋”中的螺旋星系。仔细观察可以看到一个蓝色的“突出的中心核”,其中包含着年老的恒星,而螺旋臂内的红色区域则表明星系自身的气体云和原恒星。
HH 49/50与一个正面朝向的螺旋星系之间的幸运对齐,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观察两个宇宙天体——这种情况只有在此时此刻才能发生。考虑到HH 49/50的喷流速度,能量羽流可能在几千年内完全遮挡住这个螺旋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