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侏罗纪公园》以其恐龙DNA、凶猛的迅猛龙袭击和“生命会找到出路”的警示性提醒首次震撼影院以来,已经过去了30年。这个系列随着我们对恐龙真实外貌认识的不断提高(最近的电影中就加入了恐龙羽毛的元素),以及甚至激励了其中一位年轻演员加入古生物学家进行挖掘,而逐步发展。即使经过几个世纪的挖掘和发现,仍然有许多恐龙的未解之谜等待揭开。
[相关阅读:真实的侏罗纪公园可能曾位于北极。]
为庆祝电影上映30周年,让我们回顾一下古生物学和恐龙界近期的一些真实发现。
改变中的星球的面貌
一种新发现的植食性恐龙——史密斯氏艾氏龙(*Iani smith*),可能是在大约1亿年前地球气候显著变暖、导致全球恐龙种群发生重大变化时,作为“最后的喘息”。
这种以罗马神话中象征变化、具有两副面孔的神祇命名的恐龙,属于鸟脚类恐龙。这些双足食草动物最终演化成了鸭嘴龙类,如副栉龙(*Parasaurolophus*)和埃德蒙顿龙(*Edmontosaurus*)。一项于6月7日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描述了在美国犹他州塞达尔山组发现的一副包括四肢、脊椎和头骨的幼年恐龙骨骼。
史密斯氏艾氏龙生活在大约9900万年前的中白垩世,也就是今天的犹他州地区。这种双足生物拥有强大的下颚,其牙齿能够啃食坚韧的植物。
[相关阅读:杰夫·高布林谈骑摩托车——以及感受恐惧。]
“艾氏龙可能是曾经在这里北美洲繁盛的恐龙谱系中最后一个幸存的成员,它们最终被鸭嘴龙类取代,”该研究的合著者、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林赛·赞诺(Lindsay Zanno)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赞诺也是北卡罗来纳自然科学博物馆古生物学部门的负责人。

“艾氏龙生活在这个转型时期——所以这种恐龙确实象征着一个正在改变的星球。这种恐龙站在悬崖边上,能够回望北美洲过去的生态系统,但又足够接近,能够像高速列车一样看到未来即将来临。我想我们都能感同身受,”赞诺补充道。
史前英国的半水生恐龙
一个研究英国恐龙牙齿的古生物学团队得出结论,超过1亿年前,有多个不同的棘龙(spinosaur)类群生活在英格兰南部。棘龙是一类外形奇特的恐龙,拥有鳄鱼般的头骨,非常适合游泳。
在6月1日发表于《PeerJ》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南安普敦大学EvoPalaeoLab的一个团队对20世纪初在一处名为维尔登超群(Wealden Supergroup)的厚岩层中发现的一颗1.4亿年前的牙齿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维尔登地层横跨英格兰东南部,形成于大约1.4亿至1.25亿年前。
“虽然我们无法仅凭一颗牙齿正式确定一个新物种,但我们可以说,这颗棘龙牙齿与我们已知的任何现有物种都不符。考虑到收藏中有如此多的单颗牙齿,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英国很可能曾经遍布各种各样的半水生、食鱼恐龙,”合著者、古生物学家尼尔·戈斯特林(Neil Gostling)在一份声明中说。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早白垩世时期,该地区生活着不同且遥远的棘龙类。
[《大众科学+》相关阅读:为什么恐龙是糟糕的游泳者。]
兽脚类向鸟类演化:“我们也将不得不演化。”
《侏罗纪公园》中著名地探讨了某些恐龙种类演化成了鸟类的观点。科学家们正在继续深入了解一些史前动物在演化成今天羽翼丰满的生物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身体变化。
6月5日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期刊上的一项研究,量化了当一些笨重的恐龙演化成更轻盈的鸟类时所发生的演化速率和身体差异。研究团队发现,在鸟类起源于演化树上的时期,出现了一种向低差异性转变和演化速率减缓的现象。这种演化速率的减缓可能与前肢演化速率较低有关。
“我们认为,前肢的演化受到了对动力飞行所需的基本‘蓝图’的限制,因此早期分化的鸟类所能实现的形态空间受到限制,”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作者王敏(Wang Min)在一份声明中说。
除了这些令人兴奋的恐龙新发现之外,电影中的科学理念也通过鲨鱼和鳄鱼身上的一些有趣的孤雌生殖现象、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以及持续的复活已灭绝物种的兴趣等方式不断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