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的大红斑持续缩小

明亮的红色反气旋可能吞噬的风暴会越来越少。
a flat map of the planet jupiter, showing reddish-orange lines and the planet's great red spot
木星(这颗气态巨行星)的首张全球地图,其著名的 GRS 位于左下方。该图由哈勃太空望远镜于2015年拍摄的图像制作而成。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

木星的大红斑正在缩小。这个太阳系中最大的风暴几十年来一直在缓慢减弱,但一些新的研究可能解释了原因。正在为这个巨大的反气旋提供能量的风暴越来越少,导致它正在缩小。研究结果的详细信息刊登在《Icarus》杂志2024年9月刊上的一项研究中。 

什么是大红斑?

大红斑可以说是这颗气态巨行星最著名的特征,它位于木星的南半球。它是一个旋转的、红橙色的高压椭圆形区域,直径超过10,000英里。它的宽度大约是地球的1.3倍

大红斑的风速持续超过每小时200英里,但在外围地区速度可以超过每小时400英里。由于大红斑的风是逆时针方向吹的,因此它在技术上是一个反气旋。 

[相关:朱诺号终于足够接近木星大红斑,可以测量其深度。]

尽管大红斑已被广泛研究,但围绕它的许多谜团仍然存在。天文学家不确定它究竟何时形成、为何形成,或者为何呈现出这种玫瑰色。 

“在过去的200年里,许多人观察过大红斑,并像我一样被它迷住,”研究合著者、耶鲁大学博士生 Caleb Keaveney 在一份声明中说。“其中许多人并非职业天文学家——他们只是充满热情和好奇心。再加上我在与人谈论我的工作时看到的那种好奇心,让我觉得自己是更伟大事业的一部分。”

业余和职业天文学家都知道,大红斑的尺寸已经缩小了近一个世纪。尤其是在过去的50年里,它一直在变小。其纬度范围——风暴南北位置的距离——保持不变。然而,其经度范围——东西方向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收缩。在19世纪末,它的位置大约在40度。当NASA的朱诺号探测器在2006年开始绕木星运行一系列轨道时,它发现大红斑位于14度

木星风暴和热穹

这项新研究中,来自耶鲁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路易斯维尔大学的一个团队,研究了规模较小的、短暂的木星风暴对大红斑的影响。他们使用一个名为显式行星等熵坐标(EPIC)模型的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大红斑的3D模拟。这个大气模型是由研究合著者 Timothy Dowling 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用于模拟另一颗行星的大气层。 

他们的一些模型模拟了大小、频率和强度不同的大红斑与小型木星风暴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组对照模拟则排除了小型风暴。模拟的比较表明,其他风暴的存在加强了大红斑,使其规模变大。

[相关:为什么木星一条长达3000英里的急流让NASA科学家感到惊讶。]

“我们通过数值模拟发现,通过让大红斑‘摄入’小型风暴,正如在木星上已知的那样,我们可以调节它的尺寸,”Keaveney 说。

该团队在部分建模中借鉴了地球大气层中观察到的长期高压系统。这些被称为热穹或阻塞的系统,在我们星球中纬度地区旋转的西风急流中定期出现。它们在极端天气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热浪干旱。  

这些阻塞的持续时间与与小型、短暂天气机制的相互作用有关——包括高压涡旋和具有逆时针风的反气旋。

“我们的研究对地球上的天气事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Keaveney 说。“邻近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已被证明可以维持和放大热穹,这促使我们假设木星上类似的相互作用可以维持大红斑。通过验证这一假设,我们为进一步理解地球上的热穹提供了支持。”

额外的建模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完善这些新发现,并可能为大红斑的形成过程提供新的见解。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