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5月:乔治·马洛里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悲壮征程

“他们会成功吗?如果他们能征服自然,他们就能成功。”
Popular Science article about Mount Everest
1924年5月《Popular Science》关于早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探险文章。Popular Science

一个世纪前,也就是1924年5月,《Popular Science》报道了最早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之一。当这篇报道在1924年上市时,这次备受期待的探险活动的结果仍然未知。但这支英国探险队的准备比以往任何一支探险队都要充分,并且包括了像乔治·马洛里这样的珠峰攀登老将。下面重新发布的1924年文章,让我们得以一窥极限登山的早期岁月。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由于技术、技巧和路线知识的进步,成功的机会似乎更大;但攀登世界最高峰依然绝非易事,几乎每年都有登山者遇难。 

根据《喜马拉雅数据库》(Himalayan Database)的数据,2023年,珠穆朗玛峰的危险斜坡又夺去了18条生命。《喜马拉雅数据库》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其有趣的起源故事始于美国记者伊丽莎白·霍莉(Elizabeth Hawley)于1960年开始一丝不苟地记录探险活动。霍莉被称为“喜马拉雅山的编年史家”,她搬到尼泊尔加德满都报道该地区的情况,并保持其记录半个多世纪。自1921年首次尝试登顶以来,如今已数字化的记录显示,有数百具遗体被冰雪覆盖在世界最高峰上。

1921年珠穆朗玛峰探险队的队员。乔治·马洛里在后排最右边。图片:Sandy Wollaston,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乔治·赫伯特·利·马洛里(George Herbert Leigh Mallory),一位经验丰富的登山者和英国探险家,他曾参加过开创性的1921年探险活动,是珠穆朗玛峰早期罹难者中的一员。当《Popular Science》于1924年5月报道马洛里第三次尝试登顶的计划时,探险活动已经开始。正如编辑雷蒙德·J·布朗(Raymond J. Brown)解释的那样,虽然报道发表时结果未知,但巨大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在攀登覆盖着冰雪的陡峭山坡时,可能每走一步都需要自己挖出立足点……[同时呼吸的空气]含氧量不到海平面大气的一半……身体的正常功能会受到严重干扰。”

布朗提到的缺氧“死亡地带”始于8000米,这个高度超过了中亚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的14座山峰。在这个高度,气压极低,人类无法吸入足够的氧气来维持生命。此外,这里总是酷寒难耐——气压如此之低,空气稀薄,无法有效储存或产生热量。 

珠穆朗玛峰严酷条件的原因归咎于物理学(和地质学)。由于重力将一切拉向地心,空气分子在表面或海平面比在高海拔地区更密集。事实上,可以通过测量气压来计算海拔——气压越低,海拔越高。正如布朗解释的那样,随着海拔升高和气压下降,会开始出现奇怪且危险的现象。例如,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平均海拔(6100米或20000英尺)处,水的沸点仅为176华氏度。这意味着在大多数食物有机会安全煮熟之前,液态水就会蒸发成蒸汽。在珠穆朗玛峰峰顶,沸点为161.5华氏度。同样的极端物理条件对人体也会造成严重影响。由于严重缺氧,思维和身体会开始关闭,出现幻觉和迟钝,生存几率急剧下降。

到了霍莉于1960年开始记录时,只有九名登山者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藏族登山家丹增·诺盖(Tenzing Norgay)和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因其1953年首次成功的探险活动而享誉世界。七十年后,已有近12000名登山者克服了珠穆朗玛峰的物理挑战并成功登顶,其中包括2023年的677人。从这个角度来看,2023年的18名遇难者仅占实际站在世界最高峰上的登山者不到3%。

马洛里于2024年6月在珠穆朗玛峰遇难时年仅37岁,这比《Popular Science》报道他的探险计划早了一个月。他的遗体后来在海拔8160米(26760英尺)处被发现,这接近珠穆朗玛峰29032英尺的峰顶。与许多遗体被发现在离终点线如此之近的登山者一样,他是在上山还是下山时遇难仍然未知。 

text of headline 'Storming Earth's highest citadel: Mount everest's desolate summit a challenge to man's endurance"
black and white illustration of mount everest
图片来源:Popular Science,1924年

一片藏族平原上,一支由十二名探险家组成的队伍正踏上第一次伟大战役的征程。他们正准备攻打大地上大自然建造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座雪峰高出海平面29141英尺,使得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周围的山峰相形见绌。实际的攀登准备已于今年早些时候完成。

此次探险由英国伦敦的珠穆朗玛峰委员会负责,这是第三次尝试攀登这座山峰。所有队员都是经验丰富的登山者。其中,乔治·利·马洛里(George Leigh Mallory)曾参与过前两次对这座荒凉山峰的攀登。另一位,远征队指挥官C.G.布鲁斯准将的兄弟杰弗里·布鲁斯上尉(Capt. Geoffrey Bruce),与乔治·I·芬奇上尉(Capt. George I. Finch)一同,在1922年的最后一次尝试中,登上了距离峰顶1700英尺的高度,即27441英尺。这是除飞机外,人类达到的最高海拔。

作为前两次探险(1921年的侦察和1922年的实际登顶尝试)的结果,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任何有助于确保此次探险成功并防范事故的贡献都已被充分利用。通往山峰的通道和探险队攀登时需要经过的路径已被绘制和标注。补给营地已设在对登山者最有利的位置。装备包括所有有助于在崎岖攀登过程中提高舒适度、安全性并节省体力的物品。

例如,将为登山者携带氧气罐,以弥补山峰上稀薄空气中氧气不足的问题。探险队员们知道,他们可以相对轻松地攀登到距离山顶约两英里的地方。在布鲁斯和芬奇两年前的壮举之后,他们有理由相信,最强壮的队员可以再向上攀登一英里半。但最后那半英里——他们能征服吗?没有人知道。

大自然通过赋予人类的身体能力来控制局面。一个人在海拔超过27000英尺的高度,能否产生继续行走或拖着自己前进的能量?

攀登覆盖着冰雪的陡峭山坡,可能需要每走一步都要自己挖出立足点,一个人会消耗巨大的能量。他实际上是在燃烧身体的组织,这种消耗只能通过呼吸的氧气来弥补。珠穆朗玛峰顶附近的大气,含氧量不到海平面的一半,无法弥补这种损失。因此,身体的正常功能会受到严重干扰。

因此,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决定性因素是探险队员的身体能力。

black and white illustrations of people climbing mount everest

当然,自然障碍比比皆是。一座超过五英里高的山峰的陡峭斜坡,即使没有大气条件的特殊危险(如本例),也会给登山者带来几乎压倒性的困难。

雪崩和山体滑坡导致地形发生巨大变化。上一次探险中的一次巨大雪崩夺走了七名当地向导的生命。几乎难以置信的狂风席卷着山峰的上部,那里的积雪干燥松软如沙。但所有困难中最大的,是那些源于人体基本需求的。

就拿食物来说吧。登山者可以携带的食物种类受到限制,这并非因为运输困难,而是因为烹饪困难。水在海拔每升高590英尺,沸点就会下降一度。在海平面,沸点为212°F。在15000英尺处,仅为184华氏度,而在珠穆朗玛峰峰顶附近,则降至约168华氏度。

因此,海拔超过8000英尺后,探险队员习惯食用的蔬菜和其他食物就无法煮熟。水会蒸发,但温度不足以煮熟蔬菜。这使得探险队员不得不吃不习惯的食物,这一因素无疑会影响他们的体能。

高海拔地区水的低沸点也使得登山者无法通过热饮的提神效果来恢复疲惫的体力。

还有一种叫做“高原反应”的疾病,即使是最有经验的登山者也无法幸免。据说,一旦达到约20000英尺的高度,无人能幸免。这种疾病无疑与持续摄入的氧气不足密切相关。其症状是极度疲劳、虚弱、精神恍惚、情绪低落,即使是最轻微的活动也会感到身体精疲力竭。尽管登山者一直感到虚弱、疲惫和昏昏欲睡,但他们只能断断续续地入睡。

周围的严寒——接近峰顶的平均温度在零下20到80度之间——正在消耗着登山者逐渐衰弱的体力。他的手脚很可能会被冻伤。然而,尽管这似乎有些反常,但阳光的照射却极其强烈。他时刻有中暑的危险。阳光从广阔的闪亮雪面上反射到登山者的眼睛里。他戴着墨镜,脸颊和额头涂满灯黑;然而,仍然存在雪盲的危险。

大自然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导致红细胞在血液中增殖,来补偿大气中氧气的不足。这些红细胞是氧气的载体,随着它们的数量增加,身体的氧气供应也相应增加。然而,没有人能在极高海拔地区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以确定红细胞的增殖能否达到使他对缺氧的虚弱效应免疫的程度。

身体的痛苦是停留在峰顶附近的主要障碍。此外,喜马拉雅山区的气候条件使得适合登山的天气不太可能持续超过三四天。

在上次攀登的最后阶段,布鲁斯和芬奇每小时只前进880英尺。以这个速度,只需五个多小时就能完成他们最后一个停靠点到山顶之间的1700英尺。然而,他们没能成功。人类的体能显然已经达到了极限。

但现在,布鲁斯和十几个人正在进行另一次绝望的尝试。科学已经尽可能地解决了他们面临的困难。此次攀登的计划如军事行动般周密。已提供小型轻便的压缩氧气罐,供他们在山顶附近稀薄的空气中使用。他们的食物供应经过科学选择,能在他们达到勇气和耐力极限时提供力量和能量。

他们会成功吗?

如果他们能征服自然,他们就会成功。不是征服以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的泰坦,巍峨雄壮的姿态所代表的自然,而是以人类不屈的精神所象征的自然。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Bill Gourgey Avatar

比尔·古尔吉

特约撰稿人

比尔·古尔吉(Bill Gourgey)是《Popular Science》杂志的撰稿人,也是一位非官方的数字考古学家,他喜欢挖掘PopSci庞大的档案库来更新值得关注的旧故事(是的,旋转木马也是值得关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