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首次收集到了猝死前后详细的大脑活动记录。在他们的解读中,研究人员认为人生可能确实会“走马灯”——但其他专家并不这么认为。
爱沙尼亚的医生正在监测一名 87 岁患者的大脑,以检测和治疗他新近出现的癫痫发作。在这些监测过程中,患者突然心脏病发作并去世。但这为研究团队留下了一套独特的新数据:首次对垂死人类大脑进行脑电图 (EEG) 记录。该团队联系了国际合作者,分析了患者心脏停止跳动前 30 秒和后 30 秒的大脑活动记录。他们发现,在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大脑活动仍然活跃且协调。
两种类型的大脑活动最为活跃:伽马波,这与做梦和记忆检索尤其相关;以及阿尔法波,这与信息处理和视觉皮层相关——研究团队推测这可能表明在死亡前的时刻“人生走马灯”般的景象。
研究人员在周二发表于《衰老神经科学前沿》杂志(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的论文中写道:“猜测这种活动可能支持临终状态下最后一次‘回忆一生’,这是很有趣的。”
该研究的作者表示,这些数据可能表明垂死的大脑正在检索和可视化记忆。路易斯维尔大学神经外科医生、该研究的组织者 Ajmal Zemmar 在一份声明中说:“大脑可能在我们死前正在重现生命中重要事件的回忆,类似于在濒死体验中报告的那些。这些发现挑战了我们对生命何时真正结束的理解。”
尽管这些发现很有趣且独特,但它们远未证明任何人生走马灯现象。每种不同类型的大脑活动都与大量的不同认知功能相关——它们更像是大脑活动的广阔类别,而不是任何特定想法的指示器。
利兹贝克特大学心理学家史蒂夫·泰勒(Steve Taylor)告诉《卫报》(The Guardian),将伽马波的增加与死前闪回联系起来是牵强附会的。他补充说,“我认为我们不能假设这是人类大脑在临终时行为的一个代表性例子。”
[相关:神经科学家正在绘制人类大脑全部 1000 亿个细胞的图谱]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观察是在一名近期受伤的患者身上进行的。这名 87 岁的患者在摔倒后进入急诊。他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由于脑出血导致的颅中线移位——即由于颅内压力不均导致大脑被推离中心。再加上药物的影响,该患者临终时的大脑活动甚至可能不能代表其他人可能发生的情况。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神经科学家 Anil Seth(未参与该研究)告诉《卫报》(The Guardian),“无法确定记录到的活动是否构成了任何特定类型的个体体验——无论是所谓的‘濒死体验’,还是人生走马灯的印象,而且很可能永远无法确定。” 不过,他补充说,这些数据“非常独特”,特别是因为没有合乎伦理的方式来实验性地获取此类读数。
在心脏病发作后垂死大鼠的大脑中也曾观察到类似的伽马波变化,这表明在死亡前的时刻意识增强。Zemmar 计划进一步研究这些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