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长久的爱情可能非常困难。我们都听过“海里有的是鱼”这样烦人的格言,更不用说“异性相吸”的老话了。然而,根据8月31日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的结果,许多人最终往往与伴侣有相当大的相似之处。
[相关:社交关系对年长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这项新研究包含了追溯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大量研究。研究小组检查了数百万对夫妇的130种特质,范围涵盖政治倾向、首次性交年龄以及物质使用习惯。在分析的特质中,有82%到89%的特质显示出,伴侣之间具有相似特质的可能性大于不相似的可能性。在分析的一个部分,仅涉及3%的研究特质,个体往往会与具有相反特质的人配对。
除了揭示塑造人类关系的一些潜在因素外,这项研究还可能对遗传学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遗传学中的许多模型都假设人类的婚姻是随机的。这项研究表明,这一假设可能是错误的,”该研究的合著者、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Matt Kell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Keller指出,一种被称为“择优婚配”的倾向——即具有相似特质的个体配对——实际上会歪曲遗传学研究的结果。
为了得出他们的研究结果,研究小组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并进行了自己的原始数据分析。在荟萃分析中,他们检查了199项研究中的22种特质,这些研究涉及数百万对异性父母(已婚、订婚或同居)。这项分析中最古老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03年。他们还使用了名为UK Biobank的数据集,分析了英国近8万对异性伴侣的133种特质。
研究未包含同性伴侣,因为这类伴侣的关系模式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作者们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单独的研究来探索这些关系。
[相关:这些毛茸茸的穴居动物无需催产素也能坠入爱河。]
政治和宗教态度、教育水平以及某些智商衡量标准等特质显示出特别高的相关性。例如,在一个0表示无相关性,1表示夫妇总是共享某种特质的尺度上,政治价值观的相关性为0.58。与物质使用相关的特质也显示出高相关性,重度饮酒者、吸烟者和滴酒不沾者往往会与具有相似特质的人配对。身高、体重、病史和个性等特质的相关性要低得多,但仍为正相关。例如,神经质的相关性为0.11。
有趣的是,外向性等一些特质的相关性并不大。
“人们有各种理论,认为外向的人喜欢内向的人,或者外向的人喜欢外向的人,但事实是,这就像抛硬币一样:外向的人和外向的人结婚的可能性与和内向的人结婚的可能性大致相同,”该研究的合著者、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博士生Tanya Horwitz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荟萃分析发现“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任何特质上都存在异性相吸。然而,在UK Biobank的样本中,研究小组确实发现少数特质存在轻微的负相关,包括听力困难、倾向于担忧以及一个人是“早鸟”还是“夜猫子”(称为昼夜节律)。研究小组表示,还需要进行额外的研究来理解这些发现。
一些研究较少的特质,包括性伴侣数量以及个体在幼年时是否母乳喂养,也显示出一定的相关性。
“这些发现表明,即使在我们认为自己有能力选择关系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一些我们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机制在幕后起作用,”Horwitz说。
据作者介绍,夫妇可能因为多种原因拥有相似的特质,包括在相似的地区长大。有些人仅仅被具有相似特质的人所吸引,而有些夫妇随着关系的持续会变得更加相似。
这些配对可能导致一些基因方面的影响。例如,如果个子矮的人更有可能生育后代,而后代也类似,那么下一代可能会出现更多身高极端的人。Horowitz表示,这同样适用于医学、精神病学和其他特质。
一些社会层面的影响包括具有相似教育背景的人继续配对,这可能会加剧社会经济差距。
研究小组警告说,发现的相关性相当温和,不应夸大或滥用以推广议程。择优婚配在历史上曾被危险地被优生学运动所利用,该运动在20世纪初获得了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