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我们的身体,从穿孔和 纹身 等外部表现,到 在头骨上钻孔 或 缠足 等更内部的变化,是人类特有的。现在,来自日本九州大学和蒙大拿大学的生物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团队正在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广田人是如何参与了数千年的有意颅骨塑形实践的。他们的研究成果,于8月16日发表在《PLOS ONE》期刊上,还发现男性和女性在颅骨塑形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表明两性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关:神秘的头骨指向人类家谱上一个可能的新分支。]
人类 出生时头骨相当柔软且有弹性,以便通过产道挤出我们的大脑。在 颅骨塑形 过程中,人的头部会被按压或捆绑以永久性地改变头骨的形状。这通常在早期进行,而且这项实践甚至早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有 证据表明,生活在45000年前的尼安德特人 正在塑造他们婴儿的头骨,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更有利于生存。在墨西哥, 玛雅人 可能将其视为保护年轻人灵魂的一种方式。一种人工颅骨变形形式,即婴儿的头部被紧密捆绑和填充以保护头骨免受撞击,这种做法在1900年代初期的法国西部 农民中仍然很普遍。科学家们推测,这种做法通常是为了表示群体归属感或展示社会地位。
现在,科学家们正更好地了解这一过程在日本的广田人身上是如何发生的,他们生活在日本南部的种子岛,时间跨越了弥生时代晚期(约公元3世纪)到古坟时代(公元5至7世纪)。
“这个遗址在1957年至1959年以及2005年至2006年进行了挖掘。从最初的挖掘中,我们发现了具有颅骨变形特征的遗骸,其特点是头骨短且后部扁平,特别是枕骨和顶骨后部,”该研究的合著者、九州大学生物人类学家Noriko Seguchi 在声明中说。
虽然这个特定的挖掘点为研究颅骨塑形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但尚不清楚这些颅骨的变化是否确实是故意的。在 研究 中,该团队使用了2D图像的混合分析来分析颅骨轮廓的形状,并对其表面进行了3D扫描。他们还将数据与来自日本其他考古遗址的颅骨进行了比较,包括山口县西部的渡海弥生人和九州岛的绳纹人,后者是弥生人的狩猎采集前身。
[相关:颅骨研究揭示了人类-尼安德特人杂交的秘密。]
“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广田人与九州岛绳纹人和渡海弥生人样本之间独特的颅骨形态和显著的统计学差异,”Seguchi说。“颅骨后部扁平,枕骨发生变化,以及颅骨连接骨骼的部位(特别是矢状缝和人字缝)出现凹陷,这些都强烈表明是故意的颅骨塑形。”
虽然研究团队 尚不确定广田人为何要这样做,但他们推测是为了保持群体身份,并可能促进长距离的贝类贸易,这得到了该遗址发现的考古证据的支持。
“我们的研究成果极大地增进了我们对古代社会有意颅骨塑形实践的理解,”Seguchi说。“我们希望该地区的进一步调查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这种在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实践的社会和文化意义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