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鼠疫最常与其14世纪对欧洲的毁灭性影响相关联,但在现代俄罗斯境内发现的距今5000年前的骨骼中也发现了鼠疫耶尔森氏菌的痕迹。然而,通过最近的分析,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已确认了欧亚大陆以外的首例已知鼠疫病例:一具3290年前的古埃及木乃伊。
鼠疫耶尔森氏菌,也称为黑死病,是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疾病之一。鼠疫通常由寄生在啮齿动物身上的跳蚤传播,它会攻击淋巴系统,感染几天后最初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从那里开始,情况往往会变得更加严峻——并且致命。腹股沟、腋下和颈部的淋巴结会开始剧烈肿胀,同时受感染的患者会出现高烧、寒战,甚至癫痫发作。随后出现血性呕吐(呕吐血液),肿胀的淋巴结会形成脓肿,通常会破裂。内出血会导致大面积瘀伤并坏死——这些症状使鼠疫获得了“黑死病”的称号。在没有适当的现代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30-90%的患者最终可能死于该疾病。
除了在1346年至1353年间在欧洲蔓延之外,鼠疫被认为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大瘟疫的根本原因,以及1855年在中国、蒙古和印度爆发的第三次疫情。但正如研究人员在欧洲古病理学协会会议上的演示中所解释的那样,鼠疫耶尔森氏菌已被确认至少在古埃及某个时期存在。
该团队在检查了一具收藏在意大利埃及博物馆、可追溯到第二中间时期或早王国时期的木乃伊后得出了结论。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从肠道内容物和骨组织中提取的DNA中都含有鼠疫耶尔森氏菌的痕迹,这表明受害者在死前经历了鼠疫的晚期阶段。
“这是欧亚大陆以外首次报道史前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组,为鼠疫在古埃及的存在提供了分子证据,”该团队在其演讲摘要中写道。
几十年来,专家们一直在猜测鼠疫在古埃及的存在。正如IFL Science所指出的那样,2004年,一个研究小组在尼罗河畔阿玛尔纳的一个考古遗址发现了千年古老的跳蚤。再加上一份3500年前的古埃及医学文献描述了“一个化脓的淋巴结,其脓已石化”,这使得科学家们相信黑死病早在数千年前就已传入沿河社区。但由于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存在,这一理论一直未被证实。然而,在木乃伊DNA中发现鼠疫残骸的发现,似乎终于为它在古埃及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该团队目前还不能确定鼠疫耶尔森氏菌在该地区的传播范围,但他们希望他们的发现能帮助其他人“研究与毒力相关的基因,并描述其可能的传播方式和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