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化后的遗骸仍能揭示青铜时代的生死信息

考古学家仍能解读古代焚烧遗骸的秘密,但这需要其他领域的帮助。
A Late Bronze Age urn from Austria in roughly 1400-1300 BCE, containing cremated human remains. The urn is open on a table, with dusty pieces spilling out of it.
奥地利出土的晚期青铜时代骨灰瓮,大约在公元前1400-1300年,内含人类焚烧遗骸。L. Waltenberger。

埋葬仪式和其他哀悼死者的方式可能可以追溯到尼安德特人,甚至一种已灭绝的人类物种——纳勒迪人。这些对遗留下来的重要社会和情感仪式的古老起源仍然是个谜,人类学家仍在努力拼凑这些习俗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如何演变的。在一些尖端技术的帮助下,来自斯洛伐克、捷克共和国、比利时和奥地利的一个团队得以重建了两位在晚期青铜时代骨灰瓮中发现的个体的葬礼过程。这些发现于8月30日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

[相关:人体堆肥葬礼,解释。]

研究这些过程的科学家通常会研究两种不同的埋葬方式——传统的土葬,即死者被埋葬;以及骨灰瓮葬,即死者遗骸被焚烧并存放在骨灰瓮中。在许多欧洲国家,考古学家会在对史前时代的骨灰瓮葬进行进一步研究之前,会先将其挖掘出来。

“对于土葬,如果有一个完整的人类骨骼,就有可能重建所谓的‘骨骼传记’——基于从骨骼获得的信息,对死者的生平进行传记式描述,”该研究的合作者、法医人类学家Lukas Waltenberger告诉《PopSci》。Waltenberger目前在维也纳大学和奥地利科学院工作。

Waltenberger表示,科学家可以利用骨盆头骨特征来确定死者的性别,通过骨骼和牙齿的发育来确定死亡年龄,甚至根据创伤证据推测死亡原因。虽然这些分析所需的特征性骨骼特征通常会被火焰或挖掘过程中破坏,但科学家们并非总是束手无策。

“如果尸体被火化就会变成灰烬,这是一种现代的误解,”Waltenberger说。“长度可达20厘米[7英寸]的骨碎片会残留下来,其中包含有关个人生活的多方面信息。通过解读这些信息,即使在数千年之后,也有可能了解一个人的生活史。”

[相关: 这位 7 世纪的青少年身着华丽陪葬品下葬——现在我们知道她可能长什么样了。]

对于这项研究,Waltenberger获得了来自晚期青铜时代奥地利(约公元前1400-1300年)的完整骨灰瓮葬。这些骨灰瓮于2021年首次被发现,研究人员对瓮中留下的所有物质进行了记录和分析。该跨学科团队将传统的考古技术与人类学、计算机断层扫描、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方法相结合。

团队首先使用CT扫描对骨灰瓮进行虚拟挖掘,而不对其进行物理接触。最终,一些较大的骨碎片仍然可辨认,然后在微观挖掘过程中开始碎裂成小块。随后,他们进行了骨学(骨骼)和锶同位素分析,揭示了骨灰瓮内个体的详细信息。

“一个骨灰瓮中包含一位年轻成年女性的遗骸,她死于二十多岁;另一个骨灰瓮中则是一位9至15岁的儿童的遗骸,”Waltenberger说。“这名儿童表现出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和D)的迹象。所以,她不健康。”

第二号骨灰瓮内容的数字重建。3D模型允许对焚烧墓进行虚拟挖掘。致谢:L. Waltenberger。

同位素分析显示,这两名个体都出生在现今奥地利东北部的圣珀尔滕地区,并且很可能在死前就生活在那里。他们还发现了证据表明,两人都是在火葬堆上被火化的,并伴有食物供品(绵羊或山羊肉以及赤鹿肉)和青铜首饰。这名女性个体还与野猪牙齿碎片一起被埋葬,Waltenberger推测这可能曾被用作腕带或项链。骨灰瓮中还发现了该地区八种野生植物和五种农作物植物的残留物,这些植物被用作葬礼供品和助燃剂。据团队称,这是史前焚烧墓中首次发现植物残骸的证据。

[相关:青铜时代迈锡尼的生活细节可能藏在井底。]

在未来的研究中,类似的跨学科技术可以应用于其他骨灰瓮葬,以了解更多关于史前居民的信息。该研究团队已开始将这些技术应用于1000个焚烧墓的大型样本。

“初步结果非常令人鼓舞,已经表明了葬礼习俗存在地区差异,”Waltenberger说。“如果研究人员能够考虑最先进的技术,并像侦探一样寻找这些微小的信息痕迹,就有可能对晚期青铜时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Laura Baisas Avatar

Laura Baisas

新闻编辑

Laura 是 Popular Science 的新闻编辑,负责报道各种主题。Laura 对所有水下事物、古生物学、纳米技术特别着迷,并探索科学如何影响日常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