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们进化出了各种奇特而美妙的交流方式——从螳螂虾 互相弹射偏振光脉冲 到极乐鸟 在丛林中炫耀 来展示它们的活力。即便如此,可能只有一个动物可以声称拥有一种高度发达的表达方式,而这种表达方式完全是通过其额头上的脂肪块来传达的。请注意——或者说,请游向——白鲸。
像所有齿鲸一样,这些生活在北极的小型鲸豚类动物的额头上有一个被称为“头包”的器官。“头包”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家们着迷的源泉,多年来他们提出了各种离奇的理论来解释它的存在。(今天的共识是,它用于 声音产生和辅助回声定位。)
然而,在白鲸身上,“头包”似乎还有另一个用途。白鲸的“头包”异常大,而且独特的是,它们也很柔软,因为白鲸有面部肌肉可以拉动和推动“头包”。这样做基本上可以让动物改变头部的形状。但是,白鲸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正如 ScienceNews 报道 的那样,一项发表在 3 月份的《动物认知》期刊上的 研究,针对康涅狄格州水族馆中四只圈养白鲸,旨在对“头包”可以呈现的不同形状进行分类,然后试图推断这些形状的含义。该研究的作者分析了白鲸一年多的视频录像,然后将他们的发现与加拿大一个水族馆中另外 51 只白鲸的观察结果进行了比较。
他们发现,虽然“头包”可以呈现无数细微不同的形状,但这些形状都归为五种不同的类别——他们认为这些形状基本上构成了白鲸特有的视觉交流形式。

众所周知,许多动物的行为动机最终都与进食和/或交配有关。不出所料,至少有两种“头包”的形状似乎与后者有关——或者正如研究作者所说,它们是“主要由雄性在求偶行为中对雌性进行的”。(这些形状也出现在作者所说的“雄性同性社交性玩耍”中,这是一种发生在各种鲸豚类动物中的行为。一项关于 虎鲸的研究 将其描述为“年轻的雄性……通过与其他雄性进行社交性玩耍来练习求偶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社交性”是指 性行为但不涉及受孕。)剩下的三种形状则更难解析,尽管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更多地由雄性执行:“雄性执行的形状频率是雌性的三倍以上……”。
这里有重要的注意事项:迄今为止,关于“头包”交流的研究仅限于圈养的白鲸,而且一个聪明、高度社交化的动物在水族馆中的交流方式肯定可能与在野外不同。该研究还表明,需要对“头包”的回声定位功能和视觉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更多研究,尤其是在用于分析的视频录像缺乏音频的情况下:“[形状] 可能同时具有这两种功能,[并且] 本研究期间缺乏声音记录,妨碍了这些判断……需要在所有光照条件下同时进行声音记录和视频观察,以解决白鲸“头包”形状功能的问题。”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动物界最不寻常的行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