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发现的一具恐龙头骨,令人兴奋地获得了“澳大利亚首个近乎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头骨”的称号。
研究 于 4 月 12 日在《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期刊上发表,描述了这具长达 19.6 英尺的头骨,并详细说明该发现来自一个物种 马蒂尔达黛娜龙(Diamantinasaurus matildae)(D. matildae)。黛娜龙属于 蜥脚类恐龙(Sauropoda) 这一类群,该类群还包括更著名的腕龙(Brachiosaurus)和迷惑龙(Brontosaurus),它们以小脑袋、长脖子和长尾巴以及桶状身体而闻名。
[相关: 缓冲的脚支撑了蜥脚类恐龙巨大的身体。]
这只恐龙绰号“安妮”(Ann),于 2018 年由 澳大利亚恐龙时代博物馆 在昆士兰州中部温斯顿附近发现。安妮是该博物馆发现的第三具马蒂尔达黛娜龙化石标本,也是第四具。它生活在 1 亿多年前的澳大利亚,属于泰坦龙类(titanosaur group)——这是一个蜥脚类恐龙的类别,其中包括 地球历史上生活在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马蒂尔达黛娜龙属于中等体型蜥脚类恐龙,体型最大的成员接近 131 英尺长,体重超过 170,000 磅。 蜥脚类恐龙也是食草动物,完全以植物为食。
该 项研究的团队表示,发现蜥脚类恐龙的头骨本身就很罕见,尤其是如此保存完好的。这仅仅是 有史以来发现的第四具马蒂尔达黛娜龙标本,而对这具近乎完整的头骨的分析正在帮助科学家们更多地了解该动物的进食习惯、与其他蜥脚类恐龙的关系以及身体构造。据团队称,安妮不仅是澳大利亚发现的第一个包含大部分头骨的蜥脚类恐龙,也是第一个保存了后脚的马蒂尔达黛娜龙标本。
“在分析这些遗骸时,我们发现‘安妮’头骨与一种名为萨氏梁龙(Sarmientosaurus musacchioi)的泰坦龙类头骨相似,萨氏梁龙生活在南美洲,时间与黛娜龙生活在昆士兰州的时间大致相同。这些相似之处包括脑颅的细节、头骨后部靠近下颌关节的骨骼以及牙齿的形状(呈圆锥形且弯曲),”合著者、科廷大学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波罗帕特(Stephen Poropat)在 一份声明中表示。
[相关: 这种恐龙创纪录的长脖子挑战了自然法则。]
波罗帕特表示,这些发现支持了早期的理论,即蜥脚类恐龙在中生代白垩纪中期(约 1 亿至 9500 万年前)曾利用南极洲作为澳大利亚和南美洲之间的通道。
“远南地区更温暖的气候可能对它们有利。1 亿至 9500 万年前的这段时期,是地球近期地质史上最温暖的时期之一,这意味着南极洲,无论位置如何,都没有冰,”波罗帕特 说道。“同样,今天的澳大利亚比当时靠南得多,气候更温暖,季节性变化较小。在这种气候下,南极洲被森林覆盖,可能吸引了漫游的蜥脚类恐龙,成为它们的栖息地或通道。”
该 研究 表明,黛娜龙是“最原始”或进化程度较低的泰坦龙类之一。了解这种巨型恐龙物种的更多信息,可能有助于解释它们为何在恐龙大灭绝前如此成功。
更正:头骨的尺寸已更新为英尺,而非英寸。PopSci 对此笔误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