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1500万年前,澳大利亚曾是一片茂密的雨林。一条古老河流在中南部蜿蜒流淌,逐渐在一个河湾处冲刷出一个湖泊。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残骸常常被冲进湖中,或许是在河流泛滥时。但缺氧的水体阻碍了河流中的食腐动物去享用这些唾手可得的食物。水中的溶解铁最终沉淀下来,将这些生物遗骸深埋湖底数万年——直到一位现代农夫 Nigel McGrath 在如今的新南威尔士州发现了这些富含铁的化石。
这个被称为“麦格拉斯平原”的化石宝库,占地面积仅相当于半个足球场,却拥有着史前雨林生活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录之一。自该平原被发现以来,古生物学家已经 catalogued 了2000多件来自中新世(约2300万至500万年前)的化石。上周五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研究中,澳大利亚博物馆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们公布了一系列新的化石发现,揭示了该地区过去的景象。该地区独特的古生物学标本为化石记录填补了空白,揭示了澳大利亚大陆从树木繁茂的景观转变为如今的干旱草原时,古老生态系统的变化。
[相关:现在古生物学家知道了这些2亿年前蝴蝶翅膀曾拥有的颜色]
与其他澳大利亚中新世化石遗址中零星分布的大型脊椎动物骨骼不同,麦格拉斯平原出土的是植物和软体动物的残骸,这些通常更难在漫长的岁月中保存下来。化石异常高的保存质量捕捉到了这些曾经繁盛的生物精细的身体特征。一些遗骸中仍残留着色素囊的痕迹,暗示着这些动物在全盛时期可能拥有的色彩。一些化石标本被定格在行动中,或与其他物种互动,例如寄生虫附着在鱼类宿主身上,这让我们得以一窥过去充满活力的生态群落和关系。此外,化石中的铁元素也是一大优势——这种矿物质的存在使得现代成像技术更加容易,研究人员无需在显微镜下观察前对标本进行不可逆的改变。
“我们前所未有地深入了解了这些生态系统,”该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澳大利亚博物馆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 Matthew McCurry 告诉《National Geographic》。他的团队的研究让我们得以一瞥那个逝去时代丛林中爬行、游泳、嗡嗡作响或进行光合作用的复杂生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