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体型微小、眼睛圆而有神、长尾巴、脚像手的灵长类动物,如今已成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骨骼化石。在本周将刊登于《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中,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描述了他们对Archicebus achilles的发现,以及它如何增进我们对自身进化的理解。
Archicebus achilles——以其长尾巴和奇特的脚命名——在中国一个古老的湖床中被发现。湖底缺氧的环境意味着这个标本异常完整且保存完好。这种化石发现于约5500万年前一个古老湖泊的沉积岩层中,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化石,比之前的记录保持者(包括德国梅塞尔的Darwinius和美国怀俄明州布里杰盆地的Notharctus)早了700万年。
“它不仅是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而且这项化石研究表明,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进化树上,这种灵长类动物已经相当高级了,”该研究的合著者、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Christopher Beard说。

Archicebus位于进化树的一个分支上,这个分支有两个方向:一个指向现存的跗猴——眼睛大、夜间活动的、体型小的灵长类动物;另一个方向是人猿总科,包括猴子、类人猿和人类,它们眼睛较小,白天活动最为活跃。
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完整地了解这两个分支的分化情况。
“任何时候发现这样的标本,都是特别的。它增加了大量的历史深度,”另一位合著者、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策展人John Flynn说。
考虑到Archicebus的体型——重约一盎司,连同尾巴长度为7到9英寸——以及它在进化上的基底地位,这项发现支持了跗猴和人猿总科的共同祖先相当小的观点。人猿总科和跗猴这两个分支在进化上被认为有关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科学家们开始了解它们分化的年代。
除了为我们对进化的理解增添新知外,这种古老的灵长类动物在体格上也独具特色。Archicebus最奇特的特征之一是它的脚。跗猴通常有细长的跟骨,这有助于它们在跳跃时获得更大的推力。人猿总科的脚则专门用于抓握——尽管人类在这方面有所特殊,因为我们独特的直立行走习性。
“我早就被这种生物的脚说服了,它的脚看起来就像一只小小的绒猴,绒猴是南美洲的一种猴子。我当时就认为这东西会是一种非常原始的人猿总科动物,”Beard说。“这是一种在我们从未见过的化石灵长类动物身上同时出现的动物。”
但经过详尽的分析,Archicebus也与跗猴紧密相关的事实变得清晰起来。
为了全面分析这一脆弱的化石,研究人员与法国格勒诺布尔的欧洲同步辐射装置(ESRF)合作。利用高强度X射线束,同步辐射装置扫描了化石,产生了高分辨率的数据。这些数据随后被渲染成3D版本,以便与其他现存和已灭绝的灵长类动物进行分析和比较。
分析和数据收集是研究中最漫长和最广泛的阶段之一。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包含150多个物种和2000多个不同特征数据的矩阵。总而言之,整个过程耗时10年,并需要多个国际机构的合作。但这份耐心和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Archicebus就像]我们在古生物学中经常发现的那样,但我们永远无法预测它,那就是一种与我们曾见过的一切都不同的动物,”Beard说。“它是一种混合体或马赛克,结合了当今不同动物身上的特征,但从未同时出现在一种动物身上。它真是一个独特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