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百忧解:果蝇也会抑郁

在昆虫身上发现类似抑郁的行为表明,抑郁症在动物界有着深厚的根源。

包括人类在内的抑郁动物,会出现与无助感或绝望感相关的多种身体症状。现在看来,果蝇身上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这可能意味着研究人员可能有了测试抑郁症及其治疗药物的新方法。

果蝇已经是神经科学家的有用模型,因此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发展。根据由德国维尔茨堡鲁道夫·维尔肖中心(Rudolf Virchow Center)的Martin Heisenberg领导的这项新研究的作者称,这也表明抑郁症具有深厚的生物学基础。这项研究源于关于果蝇是否会感到恐惧的争论。

研究人员想调查果蝇是否会学会抑制对某些行为的本能反应。这在动物界很常见;它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其特征是睡眠和饮食障碍、免疫活性降低和血清素水平升高。当动物感到骚扰、压力或无助时,它们可能会以这些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作为回应。例如,被机器人骚扰的老鼠就会表现出这些症状。在其他研究中,当受到电击折磨时,蛞蝓、蟑螂、鱼类和许多其他动物都会产生无助反应。在这些实验设置中,“主导”动物可以通过其行为控制电击,而“配对”动物则无能为力。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点,Heisenberg 的团队通过加热使果蝇处于困境。主导果蝇可以通过走动来降低热度。配对果蝇无法控制热度。最终,配对果蝇会意识到——姑且这么说吧——热度已超出其控制范围,因此它们会停止做出反应,行动缓慢,休息时间更长、更频繁。该团队认为这是“抑郁”行为。

“这种行为状态包括认知和调节(可能类似情绪)的组成部分,”他们写道。“显然,这里描述的行为不是一种疾病或
创伤。果蝇正在应对一种它在行为库中没有现成答案的压力情境。”

他们注意到雌性果蝇比雄性果蝇的行动更慢,但Heisenberg不确定原因。

“如果我们认识到,被困在奇怪的黑暗盒子里的果蝇,无法摆脱危险的热脉冲,必须在节省能量和不错过任何逃跑机会之间找到折衷,我们就可以理解,对于雄性和雌性来说,这样的折衷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它们的生活资源和目标是不同的,”他在一份声明中说道。

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团队现在计划测试这种类似抑郁的状态如何影响果蝇的其他行为,以及它们微小的大脑中发生了什么。这项研究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丽贝卡·博伊尔是一位屡获殊荣的自由撰稿人,她撰写关于天文学、人畜共患病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主题的文章。她是《大西洋月刊》的特约撰稿人,她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大众科学》、《新科学家》、《FiveThirtyEight》、《连线》以及许多其他面向成人和儿童的出版物上。丽贝卡在科罗拉多州长大,离太空更近一英里,现在住在圣路易斯,靠近大陆两条最强大的河流的交汇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