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拿起一本英国书,一些文化差异可能会很容易将其与美国经典作品区分开来——比如喜欢在单词后面加一个“u”来拼写,或者使用一个陌生的俚语……也许还有文学上那种“坚强的意志”。根据新的研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与大西洋彼岸朋友们写的书相比,美国的写作在情绪词的使用上有了显著的增长。
本周发表在 PLOS ONE 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对谷歌 Ngram 查看器中的近百年书籍进行考察。该数据库可视化了超过 500 万本书籍中特定关键词的频率,研究发现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和英国的词语使用已经出现了分歧。
在追踪表达六种情绪(喜悦、惊讶、愤怒、悲伤、恐惧、厌恶)的词语使用时,作者们发现,总的来说,表达情绪的词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除了恐惧,这种情绪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直在复苏。表达积极和消极情绪的词语的使用也与更大的历史趋势相吻合。例如,在 20 世纪 20 年代(咆哮的二十年代)和 60 年代(摇摆的六十年代)期间,喜悦的表达有所增加,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悲伤的表达却有所下降。
在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书籍在情感内容上与美国书籍相似——甚至可能更具情感色彩。但自 1960 年以来,美国文学作品中“情绪”内容的数量比英国同类作品越来越多。在“and”、“but”和“the”等内容中性的词语在美国和英国的使用中也发现了相同的趋势,这表明已经出现了一种更大的风格差异。
在布里斯托大学的一份声明中,合著者、考古学和人类学教授 Alex Bentley 解释了一种可能的差异原因。
我们不知道 20 世纪 60 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正是从那时起,文学化的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开始分道扬镳。我们只能猜测这是否与婴儿潮或反主流文化的兴起有关。
在美国,婴儿潮一代成长于本世纪最繁荣的经济时期,而英国的婴儿潮一代则是在战后恢复时期成长的,因此“情感化”或许是经济增长带来的奢侈品。
然而,作者们写道,虽然这项研究无疑反映了出版语言的一种趋势,但尚不确定这种趋势是否也存在于广大民众中。
例如,有人曾提出,正是伊丽莎白时代普通人的生活对欲望的压抑,才增加了对“痴迷于浪漫和性”写作的需求。因此,虽然很容易得出美国人在过去几十年里变得更加“情绪化”的结论,但歌曲和书籍可能并不能像时装模特不能代表普通人的身材一样,反映真实的人口;观察到的变化反映的是图书市场,而不是美国文化的直接变化。
所以,我们有可能并非完全情绪失控。我们只是想读关于情绪化的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