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大量的视频报告,科学家们对本月早些时候在俄罗斯上空爆炸的巨型陨石的生命史有了相当清晰的了解。他们知道它是岩石质的,属于常见类型,现在他们也知道它可能来自哪里。科学家们正争先恐后地发表论文,描述它在太阳系中的起源。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变成近期陨石的这块小行星碎片来自小行星带中靠近木星的一个区域,距离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的2.5倍。
在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大学,天文学家豪尔赫·伊·祖卢阿加(Jorge I. Zuluaga)和伊格纳西奥·费林(Ignacio Ferrin)对它绕太阳的轨道进行了初步重建。它来自一个著名的、经常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行星群,被称为阿波罗小行星。天文学家们已经观测到约240颗直径超过一公里的小行星,但估计可能存在约2000颗尺寸相似的太空岩石。至于车里雅宾斯克大小的岩石呢?可能存在8000万颗。
天文学家表示,这块太空岩石的轨迹也可以通过次声波来确定。陨石爆炸时,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涟漪,通过分析这些涟漪的模式,科学家们可以弄清楚流星的飞行方向以及它释放了多少能量。大象和信鸽能够听到次声波,但人类只能依靠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omprehensive Test Ban Treaty Organization)监测的次声波站。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教授比尔·麦金农(Bill McKinnon)说:“我们不仅想知道它来自哪里,还想知道它有多大,有多完整,在哪里开始碎裂,在哪里最终撞击。人们以前也研究过这类流星的进入,但它们通常没有这么大。我们没有机会如此好地仪器化地观察这些东西……它们不会在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城市上空进行终端减速。”
由于它从与太阳相同的方向坠向地球,因此没有人能预见到它,任何望远镜都无法探测到它。但俄罗斯各地的摄像机捕捉到了它的进入,祖卢阿加和费林利用这些视频重建了这块太空岩石的轨道。他们利用三角学来确定它的速度、高度和位置——它以30度的浅角度进入——然后计算出它在所谓的“亮点”时的高度、海拔和地理位置,这时它已经足够明亮到在视频中投下阴影。他们将这些数据输入到一个计算月球、地球和其他行星引力影响的模型中,并确定它是一颗阿波罗群的小行星。他们的论文已发布在物理学arXiv预印本服务器上,麦金农指出,可能还有更多相关研究即将发布。
[通过《技术评论》、《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