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互联网上活跃的网站大约有 6.5 亿个。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长,但即使没有增长——即使它现在就停滞不前——你也可以花接下来的 50 年,以每分钟 5 个网站、每天 12 小时、每年 365 天的速度浏览网页,而你仍然只能(短暂地)访问互联网宇宙的 10%。
然而,与真实的宇宙不同,互联网上的地方并不存在于物理空间中——不存在一个网站比另一个网站“近”或“远”;这两个网站要么是相连的,要么就不是。
虽然这些链接并不直接对应任何距离或方向,但它们确实暗示了一种关系。例如,如果有人创建了一个个人网站,并通过其 Facebook 页面链接到该网站,人们实际上只会通过 Facebook 页面访问该网站。最有可能的是,这意味着访问该网站的人不多;该网站将是互联网宇宙中一个非常小的、偏僻的地方。
这基本上就是 这个互动式互联网宇宙地图 的设计者所采用的逻辑。
地图上的圆圈代表来自世界 196 个国家/地区的超过 350,000 个网站
每个网站在地图上都是一个圆圈,其大小由网站流量决定,流量越大,圆圈越大。用户在网站之间切换形成链接,链接越强,网站之间的排列就越紧密。
如果你已经 查看过了,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些基本的组织规则会产生几个主要的模式。
首先,国家(以不同颜色表示)倾向于形成聚类,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们倾向于在自己国家的网站之间跳转。这些聚类主导着互联网宇宙的各个区域:美国网站在中部,以浅蓝色为主;中国占据左下角的芥末色区域;日本,以紫色为主,占据右下角;俄罗斯网站,以红色为主,散布在顶部。
但你也可以看到,少数网站和几个主题的受欢迎程度如何扰乱了基于国家的聚类。事实上,互联网宇宙的基本结构似乎是由三大网站 Google、Facebook 和 Youtube 决定的,它们在地图中心形成了一个核心,各国则向外辐射。(有趣的是,但也可能并不令人意外,这三大网站似乎对中国的星系聚类影响不大,而中国的星系聚类则像一个独立的宇宙一样蔓延开来。)
最具启发性的主题组织例子就是右下角庞大的色情网站星系聚类,(大部分)由美国网站组成,夹在日本和巴西之间。
其他一些值得关注的点
1. Blogspot 在伊朗的明显受欢迎程度。还有,伊朗几乎完全被中国、韩国和泰国包围。
2. 那些 你无法想象会有人决定制作的怪异网站 聚集在流行的社交网站周围,就像小寄生虫一样。
3. WordPress 在宇宙的边缘显得如此孤立和孤独。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