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表示,毁灭性的干旱可能是导致玛雅文明衰亡的政治动荡的主要因素。玛雅文化在湿润的季节里繁荣发展,在雨水停止时则走向衰败。“这是一个复杂的文明未能成功适应气候变化的例子,” 英国杜伦大学教授 James Baldini 说。
这一说法是基于一项新的、拥有2000年历史的洞穴气候记录、“战乱指数”(由玛雅岩刻中的某些关键词组成)以及考古数据得出的。
玛雅文明的衰落和灭亡至今仍是一个巨大的谜团,而气候变化(尤其是干旱)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部分原因在于数据的缺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aldini 和来自美国、瑞士、德国和伯利兹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伯利兹一个名为 Yok Balum 的洞穴中的钟乳石。该洞穴距离玛雅遗址 Uxbenká 不到一英里。这些冰柱状的洞穴生长物,作用类似于年轮,记录了过去的气候,并且可以通过铀钍测年法进行交叉验证。与 放射性碳测年法 类似,这种方法可以确定非有机碳酸钙物质(在此例中为洞穴石灰石)的年代。
研究团队在其论文中解释道,来自 Yok Balum 的一块 22 英寸的钟乳石提供了氧同位素的测量数据。这些同位素可以用来反映形成钟乳石并渗入洞穴的降雨量。
通过分析这根尖刺状的突起物,研究团队能够识别出经典玛雅时期(公元300年至1000年)的干湿周期以及一次突发的干旱。考古学家 Douglas Kennett 在《科学》杂志的一次播客采访中表示,他们认为玛雅文明的增长和扩张与持续了数百年的湿润期密切相关,《科学》杂志 今日 发表了这篇论文。
“玛雅文明的衰落似乎与公元660年左右普遍的气候变化和气候干燥有关,” 他说。“我们在这个时期看到战争增加,我们在论文中认为这与他们经济体系中因农业生产力下降而引发的问题有关。”
水分的缺乏导致农作物歉收,进而导致不稳定。公元800年至900年间,许多城市衰落。研究小组分析了古老石碑上的历史记录,以编年史记录这次衰亡。
在这种情况下,气候变化是由所谓的“赤道辐合带”和熟悉的“厄尔尼诺”周期驱动的自然循环。研究人员说,在厄尔尼诺年,赤道辐合带会移到太平洋上空,导致玛雅地区的水分减少。降雨量会对农业生产力产生好坏影响。
作者们表示,“许多有详细记载的玛雅统治家族都是在公元440年至500年间,一个异常高降雨量的时期建立的。” 反之亦然。大约160年后,即公元660年,开始出现干燥趋势,并伴有持续数十年的零星干旱周期。作者们声称,这种干燥趋势的早期阶段与玛雅城邦之间的战争增加相吻合。他们说,干旱引发了分裂和孤立,加剧了战争,并普遍 destabilized 了玛雅社会。
然而,干旱仍然只是一个因素。Kennett 表示,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现在可以开始研究它对玛雅文明灭亡更复杂的人类因素的影响。
他说,“这显然是在几百年里发生的,我们认为气候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我们将气候视为一个非常复杂系统的一部分,这是研究这些复杂相互作用的更详细的基础数据集之一。”
他表示,下一步是开发更复杂的模型,以反映气候如何影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