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5月,《经济学人》杂志曾宣称非洲是“无望的大陆”。十一年后,即2011年,它又将非洲称为“充满希望的大陆”。而在2012年10月20日,该杂志表示:“近年来,投资者纷纷涌入拉各斯和内罗毕,就如同过去涌入法兰克福和东京一样。”
显然,阴沉的怀疑论已经被非洲光明的前景所取代,而且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在过去10年里,非洲大陆的许多经济体正在超越世界其他任何地区的经济体。事实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2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全球20个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有11个位于非洲,这种蓬勃发展的经济增长已帮助创造了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中产阶级。
当然,推动这种增长的主要趋势——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日益壮大的、期望公平社会和经济政策的中产阶级、高企的商品价格、强劲的国内需求以及快速的大规模城市化——并未在整个大陆的各国产生同等影响。以下是快速浏览五个尤其受益于近期发展、并展现出巨大未来潜力的经济体。
1. 南非:非洲大陆最大的经济体
非洲最南端的国家拥有成熟的经济,拥有强大的工业、金融和交通业。2012年,该国GDP估计为4080亿美元,人均收入估计为11000美元,与巴西和中国一起稳居世界银行的中高收入国家之列。2010年,南非加入了金砖国家(BRICS,即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这是一个由增长迅速且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影响力日益增长的顶尖新兴经济体组成的联盟。

尽管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南非在治理和不平等问题上面临挑战。抗议、罢工和不稳定阻碍了外国投资。与世界银行定义的非洲中等收入经济体(MICs)相比,南非2.6%的经济增长率显得 sluggish。 (部分原因是与全球经济联系更紧密以及大量接触欧元区,使得南非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更大。)
尽管如此,该国仍是地区主要强国。它在邻国拥有大量投资。南非的公司——尤其是其金融服务、零售、快餐、超市、加油站和纺织品公司——正向整个大陆输送消费品和服务。这使得该国在非洲大陆拥有超出其体量的影响力,并牢牢掌握着非洲各国经济成功的关键。
2. 尼日利亚:一个正在苏醒的巨人
西非的尼日利亚在未来十年最值得关注的非洲国家名单中名列前茅。该国传统上被称为“非洲睡狮”,人口超过1.67亿,其中50%以上居住在拉各斯和卡诺等城市地区。根据国家石油公司(NNPC)的数据,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日均出口250万桶。经济上,在过去十年中,其经济增长率稳定在7%;政治上,在不到十年内第二次实现权力和平移交,该国已开始巩固其民主改革。
在许多方面,尼日利亚目前的状况与巴西在20世纪90年代政治和社会改革扭转其经济之前的状况相似。尼日利亚可以通过采取类似政策,包括投资基础设施、减少贫困和不平等以及改革机构,来复制巴西的成功。
根据渣打银行研究2012年10月的一份报告,尼日利亚的挑战在于能否将其在技术(移动电话)方面的成功复制到公用事业、炼油和农业领域。报告敦促尼日利亚摆脱几十年来一直阻碍该国发展的“裙带关系体系”。报告还呼吁更加重视多元化和长远规划,以将尼日利亚从一个“分配”型国家转变为一个“生产”型国家。报告指出,“即使考虑到尼日利亚丰富的资源,石油和天然气也不会决定未来的发展。”
尽管如此,尼日利亚周围充满了乐观情绪。《经济学人》甚至最近建议,尽管尼日利亚经济仍显混乱,但其潜力有望在几年内超过南非。
3. 安哥拉:中国推动的崛起
安哥拉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南非和尼日利亚,GDP为1070亿美元,人均收入为8200美元。自2002年内战结束以来,安哥拉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超非洲大陆的两大经济体,世界银行最近将其重新归类为中高收入经济体。然而,与南非不同的是,安哥拉的经济相对年轻,缺乏多元化。该国仍在从持续27年的内战中恢复,这场内战摧毁了其经济和人民。
安哥拉是非洲大陆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在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之前,其经济增长率为15%。尽管目前经济有所收缩,但由于石油、钻石、铀、铁矿石、黄金和铜的出口,预计今年经济仍将增长6.8%。(安哥拉大部分石油出口到中国;安哥拉是中国在非洲大陆最大的贸易伙伴。)
自战争结束以来,安哥拉的文官政府实施了激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这些改革正开始显现成效,并声称在过去十年中已将贫困率从68%降至39%。它还启动了一项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建造数千英里长的道路和铁路,以及数百座桥梁和修复的机场。其中大多数基础设施项目涉及中国企业,这些项目以“石油换基础设施”的协议进行,但一些人批评该协议有利于中国。
4. 加纳:非洲下一个经济之星?
另一个新兴的非洲“雄狮”是西非的加纳,它仍被世界银行归类为中低收入国家。2011年,其经济增长率为14.3%,使其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也是非洲大陆的顶尖经济体),尽管世界银行预计2012年的增长率将放缓至7.5%。
加纳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石油产量的增加,尽管钻石、铁矿石和可可的出口也为经济做出了贡献。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管理不善后,加纳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扭转其经济局面,并在IMF和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实施了广泛的经济改革。2007年发现了石油,这导致了更快的经济增长。如今,加纳自1992年以来一直是一个稳定的民主国家,并被认为是审慎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典范。
5. 埃塞俄比亚:公共部门投资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非资源丰富型国家,其经济在2004年至2011年间平均增长了11%。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这得益于其政府在农业、工业化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公共部门投资。政府在水力发电方面的投资使埃塞俄比亚成为向南苏丹和吉布提等邻国出口电力的净出口国。埃塞俄比亚人口为8500万,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尼日利亚。
随着人口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亿,埃塞俄比亚代表着一个巨大的市场,有望推动该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邻国的增长。此外,该国在实现所有千年发展目标(消除贫困、饥饿和疾病)方面取得的进步也受到赞扬。埃塞俄比亚政府估计,贫困率已从2004年的38.7%降至2011年的29.6%。因此,埃塞俄比亚为可持续增长甚至新兴经济体地位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
尽管这五个经济体代表了非洲大陆的一些亮点,但其他国家也在崭露头角,特别是那些资源丰富的国家。世界银行指出,例如,塞拉利昂从和平红利和铁矿石出口中获得的综合收益,在2012年带来了25%的增长率。同样,在尼日尔,铀和石油出口也带来了今年15%的增长率。

根据世界银行出版物《非洲脉搏》2012年10月刊的数据,预计将有至少10个国家加入目前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经济体(MICs)的21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之列。其中预计将 upwardly mobile 的国家包括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卢旺达,这些国家新发现和开发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储备有望加速增长。
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公民社会、市场与民主研究员Terra Lawson-Remer警告不要用“过于宽泛的笔触”来描绘非洲的增长故事。她指出,大多数注册高增长率的国家都是资源丰富的,并且近年来受益于高商品价格。
政策研究所“聚焦外交政策”的联合主任Emira Woods也警告不要过分关注增长而非公平。她指出,“我们正在看到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不平等的加剧。”贫困人口对财富分享的期望不断提高,如果这些期望未能满足,可能会导致政治不稳定,这加剧了不平等。
Woods说:“这就是我们在尼日利亚、塔利尔广场(埃及)、苏丹和突尼斯看到抗议活动的原因。南非当前的劳工起义也表明了期望(和)不平等问题。”
尽管如此,整个非洲大陆仍有强劲的迹象。Lawson-Remer认为,欧洲经济状况的下滑意味着“寻求投资的资本必须流向别处”。由于非洲经济的增长、高回报率以及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IBM、诺基亚和雀巢等西方跨国公司正在大量投资。中国的兴趣也没有减弱的迹象。预计到2012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将达到220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25%,其前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告诉《中国日报》,非洲将超越美国和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Woods认为,纵观整个大陆,技术发展将是“未来的方向”。她指出,移动银行和移动电话技术的广泛普及等创新是积极的发展。“快速增长的青年人口(16至30岁的劳动者)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是积极的,并预示着非洲大陆的美好未来,”Woods说。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尽管面临挑战,非洲仍将继续涌现出充满活力的、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南非、尼日利亚、加纳、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亚可能只是第一波浪潮——更多国家将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