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觉几乎每周都有科学论文被撤销。文章作者会发布“数据错误”或“提交了错误的照片”等道歉声明,然后大家尴尬地为科学界尴尬一阵子,事情也就结束了。结果发现,大多数时候这些“错误”都是故意的。
Arturo Casadevall、Ferric Fang 和 R. Grant Steen 进行的一项近期对撤销论文的研究发现,67% 的论文撤销——即期刊或研究人员(或两者)否认的论文——是由于学术不端。Fang 等人查阅了 PubMed 数据库中自 1977 年以来(当时一篇 1973 年发表的论文被撤销)的 2,047 篇撤销论文,然后将这些撤销与独立的调查机构(如研究诚信办公室)进行的调查进行交叉比对。他们发现,只有大约五分之一的撤销是由于错误而非欺骗行为。此外,他们还发现,被撤销论文的作者在撤销原因上并不总是直言不讳:至少有 158 篇论文的撤销声明声称是无意错误或类似原因,但实际上是学术欺诈案件。
我发现最有趣的是,撤销欺诈性论文所需的时间与撤销作者诚实犯错的论文所需的时间之间的差异。合法的错误平均需要 26 个月才能撤销。而欺诈性论文则需要近 47 个月。作者将此归因于对欺诈的调查需要时间,并且一起疑似欺诈案件会让期刊调查某位可疑科学家的所有研究成果,这意味着有时除了较新的学术成果外,年代久远的论文也会被撤销。
关于学术欺诈的研究并不多,尽管最近出现了一些备受瞩目的撤销事件(请参阅关于 XMRV 的最新争议),但没有人真正知道欺诈是否越来越普遍,还是期刊和同事们只是更擅长发现它。希望我们能看到更多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在早期一篇关于此主题的论文的结尾,Casadevall 和 Fang 沉思了欺诈发生的原因:“不难推测出研究不端行为的根本原因。不端行为代表了当今科学高度竞争环境的阴暗面,这种环境强调资金、出版物数量和影响因子。在如此强大的作弊激励下,一些科学家屈服于诱惑也就不足为奇了。” 希望这类发现能够促使期刊、大学和资助机构审查其内部流程,以试图防止不端行为的发生,或阻止欺诈性研究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