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项新的对多项研究的荟萃分析,预知能力或许真的存在,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的。即使没有任何预示事件的证据,人类也能预见近期的事件——而且显然是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情况下。一位研究人员甚至暗示,量子行为可能与之有关。
这不一定是超感官知觉,但“预感”可能是真实的,而且它可能基于生物学目前仍无法解释的生理线索。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都经历过的——比如当你就是知道你旁边车道的司机要变道了,或者你能感觉到你的老板正在走廊里过来,你最好看起来很忙。
西北大学视觉感知、认知和神经科学实验室的研究员、这项研究的首席作者Julia Mossbridge指出,预测近期未来实际上非常普遍。如果我们看到乌云并闻到雨水的刺鼻气味,我们就可以推断可能要下雨了。这就是“无风不起浪”的逻辑。但即使没有这些感官线索,人类也能做出先发制人的反应——根据Mossbridge的荟萃分析,存在一个无法解释的“预期效应”。
“人类的生理指标在事件发生前就偏离基线,预示着看似无法预测的未来事件,”她和她的合著者写道。
这项研究考察了其他支持这一假设的研究,并考察了人们如何对刺激做出反应。根据论文,他们在各种研究中都发现了一种持续的预期效应。作者表示,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似乎能够预测会发生什么——这可能是“感官提示”,实验者不经意间泄露了信息;这可能是由于不准确的传感器读数;或者可能来自于其他研究的数据分析。但这不足以解释这种持续但微小的“异常预期活动”,正如Mossbridge所称。
Mossbridge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以我们目前对生物学运作方式的理解,我们无法解释它;尽管与最近的量子生物学发现相关的解释可能是有道理的。”
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她认为这种效应是明确的——尽管没有人能解释它。
“如果这种看似异常的预期活动是真实的,那么应该可以在多个独立的实验室中复制它,”她和她的合著者写道。“这种预期活动的成因,无疑存在于自然物理过程的范畴内(而非超自然或非理性范畴),仍有待确定。”
这项研究发表在《感知科学前沿》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