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早已知道电视影响辩论的最著名例子:尼克松在炽热的灯光下满头大汗,显得沮丧、不具总统风范,而与肯尼迪对峙。但即使是这个标志性的事件,也可能只是一个美国的政治传说。因此,今晚又有一对候选人将面对面较量,值得思考的是,电视对辩论有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是否有什么影响。无论你对这些候选人有什么看法,有一点是肯定的:你的看法是摇摆不定的。
想想“蠕虫”,你可能在其他辩论或活动中见过的,那个显示观众反馈的、像心电图一样的小玩意儿。

这条线是衡量观众参与度和认可度的指标,根据人群的反馈而上下波动。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我们甚至不需要等到辩论结束就能告诉候选人我们的想法——但问题在于,它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真实的想法。在2011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决定操纵这个“蠕虫”。他们找来150名选民,在英国大选辩论期间让他们观看“蠕虫”。结果显示,一组选民对戈登·布朗的好感度上升,另一组对尼克·克莱格的好感度上升,而大卫·卡梅伦则没有获得任何好感度的提升。屏幕上的这条线足以改变对辩论获胜者的看法,甚至足以改变他们原本打算投票给谁。
在另一项让人联想起尼克松-肯尼迪传奇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高清电视用户对2008年第二次大选候选人的态度。他们发现,观众对约翰·麦凯恩的负面反应比对巴拉克·奥巴马更强烈,甚至自由地引用麦凯恩的年龄作为一个负面因素。在普通电视上,呈现方式也很重要:另一项研究发现,与全屏观看辩论相比,分屏观看会使观众更有可能看重党派归属,但也“更少依赖预先存在的观念来形成对辩论议题的看法”。

如果你是那种喜欢媒体洗脑阴谋论的人,你可能会花好几个下午的时间去数电视如何被用来改变对政治辩论的看法。但舆论的转变和整个选举结果的转变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公众选出的辩论获胜者不一定会最终宣誓就职。正如《记者资源》指出的那样,辩论充其量也就那么重要。(该网站还列出了这些研究和其他相关研究的精选列表。)他们并非唯一持有此观点的人:纽约时报的内特·西尔弗梳理了数据,并断定辩论“影响有限”,而《华盛顿月刊》最近的一篇文章则更不看好辩论是“改变游戏规则的因素”。认为“电视可以改变对辩论的看法,但即使这样,辩论充其量也只能让民意略微波动”是相对公允的看法。
无需调整你的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