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I:高海拔训练有助于奥运选手获胜吗?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我们(基本)知道了答案。
在恩加丁进行训练的顶尖跑步者。摄影:Christof Sonderegger。 Christof Sonderegger CH-9424 Rheineck。

普遍认为,在山顶训练能让运动员在海平面附近比赛时获得显著优势。但事实证明,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运动员不应只进行高海拔训练。高海拔训练的帮助有多大,以及如何微调高海拔训练方案的细节,这些问题仍在审议中。这远不像跑上山,然后下来,就能为马拉松做好准备那么简单。当今的高海拔训练周期是数十年来反复试验的结果——而且它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起作用。

1968年奥运会后,高海拔训练开始在运动员中流行起来。在墨西哥城海拔7000多英尺的高度,一些运动员认为在那里训练能提高他们的表现,或者认为生活在那个海拔高度的奥运选手表现特别好。运动员尝试在高海拔地区训练,然后回到低海拔地区比赛,但并没有获得显著的优势。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人员Ben Levine和Jim Stray-Gundersen提出了一个广受讨论,但仍有争议的理论:“高处生活,低处训练”。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但在训练时,要(相对)低一些。

这种方法的逻辑如下。一个生活在海平面附近地区的运动员搬到更高海拔。为了适应稀薄的空气,他们的身体会产生更多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这是一种告诉身体制造红细胞的激素,红细胞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工作肌肉。在运动员的肌肉中流动的额外红细胞可以帮助增加耐力,足以改变比赛结果。在低海拔地区训练时,他们也可以在红细胞的帮助下训练得更刻苦,从而增强力量和耐力。

但有一个问题:在那个海拔高度,习惯了海平面环境的运动员将不得不训练得更慢,消耗更少的氧气。反过来,他们的训练水平会低于平时,力量也会下降。红细胞数量将有助于他们适应更高的海拔,但较轻的训练会抵消这一效果,肌肉力量的损失足以抵消红细胞数量增加带来的任何好处。1998年,Levine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解释说,人类永远无法完全适应高海拔,因此他们的训练无法达到最佳水平。这就是“高处生活,低处训练”方法相比之下具有巨大优势的原因:在高海拔地区生活但在低海拔地区训练的人,可以像往常一样刻苦训练,而无需先退步训练以增加红细胞数量。

这仍然是高海拔训练的基本前提,如今被全球耐力运动员使用。但该方案的细节仍有待商榷,其帮助程度也未可知。罗伯特·查普曼(Robert Chapman)是印第安纳大学运动机能学系的教授,他曾为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和美国田径协会在“高处生活,低处训练”方法方面进行过研究,他的对照组显示,与在4000英尺以下训练的运动员相比,在5000米以上的距离上,表现提高了1%至1.5%。他通过电子邮件表示:“在精英体育界,1%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查普曼说,他的研究还揭示了不同的运动员对这种训练方法的反应。有些人可能会开始大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而另一些人则不会。有些人可能在高海拔地区消耗更少的氧气,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不会。1%到1.5%是平均值,但对个体而言,可能高达5%,而这个过程可能会让另一些人情况更糟。研究还对训练的具体细节有了一些想法,尽管其中存在一些他仍在实验室研究的灰色地带。他建议运动员至少在海拔7000英尺以上居住28天,然后到4000英尺进行更艰苦的训练。但关于下降后多久参赛的数据混合:最初的48小时似乎不错,而大约21天后似乎也不错。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