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新研究表明,生命的根本骨架是不可动摇的——来自加州湖泊的一种顽强细菌,最终无法用有毒物质替代磷。这些研究结果解决了 GFAJ-1(该细菌的名称)是否是“奇特生命”并对天体生物学产生影响的问题。根据这些新研究,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今天发表的两项新研究试图重现 Felisa Wolfe-Simon 等人于 2010 年 12 月进行的一项有争议的研究,他们向细菌喂食砷,并剥夺了其磷。GFAJ-1 存在于加州的莫诺湖,该湖含有富含砷的沉积物。所有生命都使用六种元素:氧、碳、氢、氮、磷和硫。砷在化学上与磷相似,但它是有毒的。Wolfe-Simon 的结果表明,至少有一种生命形式可以打破这一趋势,并通过使用砷来生存。
今天在《科学》杂志上,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微生物学研究所的 Tobias Erb 及其同事表明,它确实可以在高砷酸盐和低磷酸盐的条件下生长,但它需要至少一点点磷才能生长。在 Wolfe-Simon 的原始论文中,作者注意到了少量磷的存在,但认为这不足以维持这些生物。根据 Erb 等人的说法,这是不正确的。微量的磷确实足以维持细菌的生存。
瑞士团队还在培养基中发现了一些砷酸盐基化合物,但他们确定这些化合物是非生物形成的。他们说,GFAJ-1 形成的少量砷酸盐代谢物对于维持生命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科学》杂志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新研究表明,GFAJ-1 并未打破生命长期存在的规则,这与 Wolfe-Simon 对其团队数据的解读相反。” 该杂志因发表了这篇备受争议的论文而饱受批评,并在此后发表了八篇技术评论,仔细审查了 Wolfe-Simon 的研究方法。
Wolfe-Simon 本人则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微量的砷酸盐代谢物可能有助于这些生物在富含砷的环境中生存。
“关键问题是,这些细胞如何在致命浓度的砷中生存?砷去了哪里?”她问道。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部分资助了这项研究,最初大肆宣扬了这项发现及其对天体生物学的潜在意义。这个故事的离奇程度,几乎与结果本身一样,也与其呈现方式和炒作有关。Tom Clynes 在我们 2011 年 10 月刊中详细探讨了这一点。
同样在今天,《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由普林斯顿大学的 Marshall Reaves 领导的报告,该报告还包括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 Rosie Redfield——Redfield 从一开始就是 Wolfe-Simon 最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之一。该团队着手确定是否有砷被掺入细菌的 DNA,正如 Wolfe-Simon 所声称的那样。他们发现 GFAJ-1 在缺乏磷酸盐的情况下无法生长,并且没有任何砷与该生物的 DNA 共价结合。
Wolfe-Simon 反驳说,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详细研究才能真正回答这个问题。她表示,砷酸盐在细胞被切片检查时可能会降解。
“这些《科学》杂志的作者明确表示,他们确信已经彻底排除了砷掺入生物分子的可能性。然而,可能难以找到微量的砷掺入,并且一旦细胞被打开就会不稳定,”她写道,“因此,可能需要进行全面且
系统的努力,采用其他检测方法和条件。”
Redfield 及其同事认为,GFAJ-1 确实对砷有很高的耐受性,但它只是在寻找微量磷来生存的同时处理这种毒物。
“最终结果是,在化学骨架方面,所有生命形式中保守的基本生物聚合物保持不变,”Redfield 等人总结道。
这些论文今天发表在《科学》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