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老鼠选择释放被囚禁的同伴,这是非灵长类哺乳动物同情心的表现

在独自吃巧克力和营救朋友之间做出选择时,老鼠似乎会先救朋友,然后再与朋友分享巧克力。将一只老鼠困在笼子里会激发它的同笼伙伴采取行动,因为它会想办法打开笼子,解救被囚禁的朋友。这是老鼠表达同情心的一个不同寻常的例子,这种特质曾被认为仅限于我们这些高等哺乳动物,即灵长类动物。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这很有趣,因为它表明亲社会行为的起源比之前认为的要早。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也很有趣,因为它表明老鼠天生就具有亲社会行为,这意味着它们可以作为人类行为的模型。

“文献中有许多观点表明,同情心并非人类独有,在类人猿身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证明,但在啮齿动物身上这一点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的合著者、芝加哥大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教授Jean Decety说道。“我们在一个实验系列中,将基于同情心的互助行为证据整合起来,这确实是第一次在啮齿动物身上看到。”

这个简单的实验没有使用任何花哨的技术,也没有采用任何奇特的新方法——它只是将两只通常共用一个笼子的老鼠朋友分开,然后观察发生了什么。

这两只老鼠最初共用一个笼子两周,这足以让它们熟悉彼此。然后,它们被放入一个特殊的隔间,其中一只老鼠被置于一个狭窄的约束装置中,该装置可以从外部被推开。另一只老鼠则可以在外面自由活动,并观察其被困朋友的困境,期间两者都会发出吱吱的超声波警报叫声。

当它的同笼伙伴被困住时,自由的老鼠感到很激动,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情感感染”的证据,这是一种较低级的同情形式,动物会分享另一只动物的恐惧或痛苦。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像是真正的同情。尽管老鼠很激动,但它们并没有惊慌失措、僵住或因恐惧而不知所措,这是情感感染可能的一种反应。相反,它们冷静地绕着容器打转,咬它,抓它,并且通常待在它附近,甚至通过孔洞伸出手去触碰(并安慰?)被困的老鼠。

研究人员尝试了几种不同的对照来弄清楚是什么在驱动着老鼠。他们用空笼子做实验,以确保老鼠不仅仅是对那个箱子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老鼠会忽略空笼子。他们尝试在释放后仍然将老鼠分开——社交互动会成为释放被困老鼠的奖励——但老鼠仍然会去解救它的朋友。

© Science/AAAS

作者解释说,他们甚至尝试了“同笼伙伴对巧克力”的范式。一只自由的老鼠被放在一个区域,那里有两个容器,一个装着它的同笼伙伴,另一个装着巧克力块。它打开巧克力笼子的频率与打开老鼠笼子的频率差不多,这表明“解救被困同笼伙伴的价值与获取巧克力豆的价值相当。”但超过一半的时间里,自由的老鼠并没有独吞所有巧克力豆。它们会留下来,让它们被解救出来的同笼伙伴分到一半。

老鼠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来打开门,研究人员表示它们清楚地知道会发生什么。“老鼠最初在门掉下来后会僵住,但之后就不会僵住了,这表明开门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标性行为的结果,”他们写道。

雌性老鼠也更有可能成为开门者,“这与女性比男性更具同情心的说法是一致的,”作者补充道。

论文的第一作者Inbal Ben-Ami Bartal在一份声明中说,老鼠根本没有经过训练,而是自己想出了完成一项困难任务来帮助它们的同笼伙伴。

“这些老鼠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它们受到了某种内在动机的驱使,”Bartal说。“它们不断尝试,最终会成功。”

这项研究发表在本周的Science杂志上。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丽贝卡·博伊尔是一位屡获殊荣的自由撰稿人,她撰写关于天文学、人畜共患病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主题的文章。她是《大西洋月刊》的特约撰稿人,她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大众科学》、《新科学家》、《FiveThirtyEight》、《连线》以及许多其他面向成人和儿童的出版物上。丽贝卡在科罗拉多州长大,离太空更近一英里,现在住在圣路易斯,靠近大陆两条最强大的河流的交汇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