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大的财富前景将是未来几十年太空探索的主要吸引力之一。一颗直径650英尺的小行星(约为平均水平)可能蕴含价值10亿美元或更多的铂族金属,以及数量惊人的冰或水——这些在太空中可能更有价值,因为它们可以就地转化为燃料。但提取这些资源将带来一些独特的挑战。例如,小行星近乎零的重力(因为质量小)和快速自转(每隔几分钟自转一圈)相结合,意味着太空矿工必须将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固定在岩石上,否则就有漂入太空的危险。
下一批淘金者将在太空中
2001年: 美国宇航局的NEAR Shoemaker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一颗小行星
2010年: 日本隼鸟号探测器首次将小行星样本带回地球
2011年: “黎明号”探测器开始环绕灶神星运行
2025年: 美国宇航局计划将人类送上小行星
2035年: 长期太空任务使从小行星生产氢燃料具有商业可行性
2050年: 航天成本的下降使从小行星开采金属有利可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