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遍存在的、持之以恒的乐观主义是人类特有的品质/缺陷之一——我们倾向于认为事情比实际情况好,或者认为负面后果不会降临到我们头上,即使它们降临到别人头上。合乎逻辑的是,人们在面对严酷现实时会调整他们的期望,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根据一项新研究,我们的思想应该为此负责——我们天生就具有积极的展望。
神经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这种乐观情绪的生理基础,因为“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或“今年会好起来”的态度可能带来实际的危害。人们可能会做出鲁莽的决定,或者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涉及从个人健康到金融的方方面面。研究人员认为,这种乐观的看法是由大脑中涉及错误处理的中心调控的,因此,一个来自英格兰和德国的研究团队开始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来研究这一点。
为了研究乐观主义,他们检查了人们如何低估未来负面事件的影响或可能性,因为这种“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感觉会影响人们的自我保护方式。研究团队给参与者提供了一份包含80种不同负面生活事件的清单,包括患阿尔茨海默病、被解雇、被配偶欺骗等等。他们被要求评估自己经历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然后他们被告知了实际的经历概率。之后,他们被要求再次估计自己经历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科学家们在这些测试中监测了大脑活动。
研究人员表示,当人们得知自己经历这些伤害的可能性较低时,他们更有可能改变估计。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威尔康姆信托成像中心、柏林自由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另一方面,当情况比预期更糟时,参与者仍然给出了最初的、错误的估计。
研究人员说,大脑活动与这些发现相符。当情况比预期好时,额叶皮层的活动会激增,监测估计误差。但当情况更糟时,大脑活动则弱得多。
作者在《自然·神经科学》在线版上写道:“我们的发现表明,人类的这种乐观倾向是由大脑未能对需要悲观修正的估计误差进行编码所促成的。”
他们写道:“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可能带来的任何优势都可能是以付出代价为前提的。例如,对金融风险的不切实际的评估被广泛认为是2008年全球经济崩溃的促成因素之一。忽视不希望的估计误差会使我们特别容易通过玫瑰色的眼镜看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