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十多年,挪威研究机构SINTEF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一种有据可查的化学反应导致了9/11袭击事件后双子塔的最终毁灭。这并非又一个阴谋论,也不是确凿的事实。但克里斯蒂安·西门森(Christian Simensen)推测,飞机残骸中熔化的铝与喷水灭火系统中的水混合,可能引发了次生爆炸,导致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倒塌。
西门森在本周圣地亚哥举行的一次材料技术会议上提出的观点是这样的:飞机撞击世贸大厦后,数吨熔化的铝顺着楼层流向下层,与建筑物喷水灭火系统提供的数百升水混合。铝和水的混合已知会引起化学反应,这种反应不仅能提高温度,还能产生可燃氢气。基本上,这是导致一次剧烈爆炸的配方。
官方的9/11报告将双子塔倒塌的责任归咎于大楼核心的钢结构梁。报告指出,这些钢梁被撞击飞机的喷气燃料引发的大火烧得超高温,从而导致结构失效。
然而,西门森的解释引人入胜。它并没有否定官方报告,只是声称报告并没有讲述全部故事。他说,铝业自1980年以来记录了250多起水-铝爆炸事件,并且有一家铝业公司Alcoa曾做过一项实验,只用了44磅(约20公斤)熔化的铝和20升水(以及少量会加剧反应的铁锈)。他表示,由此产生的爆炸摧毁了实验室,并留下了一个100英尺(约30米)的陨石坑。
那是在受控条件下发生的,但将其类比到袭击事件刚发生后世贸大厦内部的失控条件。西门森说,飞机机身含有约33吨铝合金,其熔点约为1220度(约660摄氏度),在近1400度(约760摄氏度)时会变成水状液体。飞机撞击时发生爆炸,并立即被困在楼层之间,周围的石膏等碎片迅速熔化,形成一种绝缘的“烤箱”,会将温度推高到远超铝的熔点。
这些熔化的铝会流到下层,而喷水灭火系统正在向楼层喷水。一旦混合,水和铝会立即反应,将温度升高到高达2700度(约1480摄氏度),并释放出爆炸性的氢气。因此,就在钢支撑因温度飙升而减弱的同时,氢气爆炸的强度和温度足以炸毁大楼的一部分。这种多种因素的结合很容易导致楼层“叠压”式的倒塌,最终让大楼遭受可怕的结局。
我们对铝-水反应知之甚少,因此不打算为西门森的理论背书。但它确实解释了一些疑点,例如在大楼开始最后倒塌时出现的从内部传出的爆炸声。西门森表示,这种铝熔化过程所需的时间(半小时到四十五分钟)也大致符合飞机撞击与大楼倒塌之间的时间间隔(再次声明,我们并非赞同该数学推算,仅是转述其说法)。
at this point we’ll never really know what happened. All the same, it’s an interesting bit of chemistry to think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