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研究人类意识时,技术可以从客观科学到伪科学甚至非常抽象。毕竟,人脑内部发生的复杂过程很难观察和定义。但是,研究人员正在对小鼠的分子生物学进行实验——小鼠的认知功能和神经系统生理学与我们自己的非常相似——他们已经找到了小鼠大脑攻击性的触发器,从而为我们自己的思维解锁了一系列极其有趣的见解。
这些发现的核心是下丘脑中的一个细胞簇,特别是腹内侧下丘脑(VMH),这个区域在之前的研究中与性行为有关(如需更长、更详细的介绍,我们强烈建议点击SciAm 的这篇故事)。在一只“有性经验”且以领地意识强而闻名的小鼠的帮助下,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能够牢牢掌握 VMH 在攻击性行为和性行为中的作用。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直观,但其实现方式却非常迷人,主要是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尽管战斗和交配的冲动来自大脑的同一区域,但它们却来自 VMH 中相互交织但又分开的神经元簇。重叠度只有大约 20%。
研究人员通过将电极插入 VMH 附近,并在几次小鼠之间的互动中进行监听,从而做出了这一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将一只发情期的小鼠放入实验对象的笼子,然后就会发生交配。在其他情况下,他们会引入另一只雄性小鼠,从而导致暴力行为。他们发现,一般来说,大脑可以“促成”爱恋或“促成”战争,但它不能真正同时做这两件事;这两种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大多数情况下,不同的神经元会为每种活动而激活(而引发另一种行为的神经元则被抑制)。
但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攻击性是由一种特定的神经元纠缠触发的。通过将大量定制病毒载体(携带一段经过修饰的 DNA)注入小鼠的大脑,研究人员能够使该区域对蓝光敏感。换句话说,研究人员现在可以像开关一样打开和关闭它。当蓝光打开时,研究人员发现,无论他们将什么放入笼子,无论它代表何种威胁——另一只雄性小鼠、一只雌性小鼠、一只麻醉小鼠、一个模型——他们的实验对象都会无差别地发起攻击。
反之亦然。通过抑制该神经元簇,研究人员可以使他们的小鼠变得不具攻击性,即使在面对一只具有威胁性的雄性小鼠时也是如此。
关键在于,攻击性及其通常引发的暴力似乎是由一个特定的神经元簇控制的。这当然也对人类行为有启示,有助于解释那些似乎毫无缘由就突然爆发的攻击性和暴力行为。它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控制自己,而另一些人则会情绪失控——有时会造成灾难性或悲剧性的后果。点击下方可以更详细地了解这背后的科学原理,我们保证阅读不会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