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解密的北京电缆揭示中国追求聚变能源和传送

中国在从基础设施到技术投资的各个方面都在超越美国和西方,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关于中国究竟在做什么的消息却往往稀少。因此,当外交界还在消化上周维基解密文件泄露带来的“丑闻”时,来自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密电也 揭示了 中国科学家在核裂变、生物识别,甚至量子传送等前沿领域取得的进展。

一封于今年二月从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发往华盛顿的机密外交电报表明,中国正在微观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先,中国正在积极扩大其核能资源,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建造至少70座核电站。更有趣的是,中国科学院(CAS)正向其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IPP)投入研究资金,以进行持续的核聚变研究。

据称,中国一直在努力推进其实验先进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的研发,该装置旨在维持一个可以无限期高温运行的可控核聚变反应。2009年,研究人员成功地将1800万摄氏度的反应维持了400秒,将1.8亿摄氏度的反应维持了60秒。他们2010年的目标是将1.8亿摄氏度的反应维持超过400秒,尽管尚不清楚他们是否达到了目标。此外,IPP似乎还在进行混合裂变-聚变反应堆的研究,但细节不多。

或许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中国在2009年将IPP的预算翻了一番,而外交方面的传闻表明,2010年的预算也有显著增长。在经济波动的时期,如此大幅度的资金增长表明中国在解决核聚变能源难题方面做出了真正的承诺。

中国的科技雄心不止于此。尽管证据是轶事性的,但大使馆似乎认为中国在量子通信甚至量子传送等领域正处于领先地位。引用一位外交官对参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合肥校区的一次访问描述:“粗略地走过他们的实验室,似乎表明他们已经在单粒子量子传送方面取得了成功,现在正试图进行双粒子量子传送。”

然后是科技“老大哥”般的技术,这我们对中国已经有所期待。同一份电报称,中科院在合肥的智能机械研究所(IIM)开发了一个生物识别系统,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步态来识别其身份。“该设备测量一个人行走时脚部施加的重量和二维剪切力,以创建一个独特的生物识别特征档案,”电报称,并且可以秘密安装在地板中,以隐蔽地收集生物识别数据。

维基解密

 

更多优惠、评测和购买指南

 
© .